吉林肉牛养殖:科学防疫保障牛肉安全
吉林肉牛养殖:科学防疫保障牛肉安全
近年来,吉林省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国肉牛养殖的重要基地。截至2025年上半年,吉林省肉牛饲养量达到604.4万头,同比增长12%,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疫病防控成为保障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吉林省通过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创新防疫技术、加强养殖管理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疫病发生,保障了牛肉安全。
完善的防疫体系
吉林省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配备9068名村级防疫员,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同时,积极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东丰县、伊通县等12个县市全面启动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形成了多模式共存的兽医社会化服务机制。
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方面,吉林省开展免疫质量提升年行动,春防和秋防的抗体合格率分别达到88.7%和93.8%。同时,推进“先打后补”政策,全省54个县(市、区)整县推进,占比达76%。此外,还建立了无疫小区和净化场,目前已有15个无疫小区和7个国家级净化场,为肉牛养殖提供了安全环境。
创新的防疫技术
吉林省创新推广快检技术,配备64台快检设备,培训基层技术人员500余人次,提升前端发现隐患的能力。同时,推进无纸化出证,实现省内调运畜禽全覆盖,梨树县出具了全国第一张经CA认证电子印章的跨省无纸化动物检疫证明A证。
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面,吉林省累计建成25个无害化处理场和4个区域性收储转运中心,病死牛补助标准从200元/头提高到400元/头。同时,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累计创建国家“减抗”达标场4个、省级“减抗”达标场33个。
科学的养殖管理
在养殖环节,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定期驱虫防疫是保障肉牛健康的关键。养殖户需要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牛舍卫生,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同时,要定期给肉牛进行驱虫,一般建议每2-3个月进行一次体内驱虫,每1-2个月进行一次体外驱虫。此外,还要按时接种疫苗,预防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病。
吉林省还注重技术培训和指导,利用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对肉牛饲养员和繁殖员开展技术培训,支持中农吉牧、“吉牛帮”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实用型技术服务,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
为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吉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实行“一企一策”流动资金贷款,推广“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贷款模式,降低贷款融资门槛。同时,还建立了防检监工作联动机制,推广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健全病死牛无害化处理体系。
科技创新也是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亮点。例如,长春皓月集团通过精深加工将一头牛“吃干榨净”,使一头活牛加工后平均产值达到5万元以上。该集团还自主繁育改良高档沃金黑牛新品种,每头综合加工后产值达到15万元以上。
总结与展望
通过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创新防疫技术、加强养殖管理等措施,吉林省在肉牛疫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不仅保障了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全国肉牛产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吉林省肉牛产业有望实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