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与港澳合作的新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与港澳合作的新高地
2024年11月,一场在前海举行的经贸合作论坛,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国家之间近300亿元的合作签约。这一幕,正是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内地与港澳合作新高地的生动写照。
教育合作:双向交流开启新篇章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呈现出“双向奔赴”的态势。一方面,香港高校纷纷在内地设立分校或合作办学机构。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于2022年9月开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已运行多年。另一方面,内地高校也开始在香港布局,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和深圳大学香港校区的成立,标志着内地高校首次在香港设立实体校园。
这种双向交流不仅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还推动了科研创新和人才流动。通过跨境合作,大湾区正加速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高地。
经贸合作:数据见证增长奇迹
经贸往来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的数据显示,深圳对香港进出口增长12.2%,实际投资额增长20.9%;对澳门进出口更是激增99%,实际投资额增长43.6%。这些数据背后,是深港澳三地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
金融合作:创新案例引领发展
在金融领域,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合作不断涌现。以跨境理财通为例,截至2024年7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个人投资者已达12.11万人,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835.37亿元。横琴合作区更是推出了多项跨境金融创新案例,如跨境购房款结算便利化业务、跨境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等。
规则衔接:制度创新推动融合
制度规则的衔接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重要基础。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例,2024年3月落地实施的“分线管理”政策,将横琴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设为“一线”,横琴与内地其他地区之间设为“二线”,为横琴构建趋同澳门的生产生活环境提供了基础性制度支撑。
此外,广东省发布的三批次52个规则衔接典型案例,涵盖了要素跨境流动、营商环境、民生融合等多个领域,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制度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
展望未来:合作前景广阔
从教育、经贸到金融、民生,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正在向纵深推进。随着制度创新的不断深化和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必将成为内地与港澳合作的新高地,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