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巴克图文化遗产保护,你我共参与!
廷巴克图文化遗产保护,你我共参与!
2012年6月30日,马里宗教极端组织"伊斯兰捍卫者"开始破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濒危世界遗产的廷巴克图古城中的16个陵墓。这一事件震惊了全世界,让人们意识到这座承载着非洲文明精华的古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廷巴克图,这座位于马里共和国北部的历史名城,曾是西非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和知识殿堂。它始建于1100年左右,由图阿雷格游牧民建立,因地处撒哈拉沙漠与尼日尔河的交汇处而迅速崛起。在马里帝国(13世纪至15世纪)和桑海帝国(15世纪至17世纪)时期达到鼎盛,成为连接北非与西非的贸易枢纽和伊斯兰学术中心。
廷巴克图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古建筑、手稿和陵墓。其中最著名的古建筑是津加里贝尔清真寺,它是廷巴克图遗址中最大的一座清真寺,始建于1327年,由马里帝国皇帝曼萨·穆萨出资建造。清真寺采用当地的夯土建筑技术,具有独特的苏丹建筑风格,是伊斯兰文化在西非传播的重要见证。
除了宏伟的建筑,廷巴克图还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手稿。这些手稿主要收藏在艾哈迈德·巴巴高级伊斯兰学术和文献研究中心,内容涵盖宗教、数学、占星、音乐、文学、诗歌、建筑和神秘学等多个领域。据统计,这些手稿多达70万份,最早可追溯到12世纪,是研究非洲历史和伊斯兰文明的重要资料。
然而,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2012年马里内乱期间,宗教极端组织占领了廷巴克图,他们认为这些文化遗产不符合其严格的伊斯兰教法,因此对16座陵墓进行了破坏。此外,自然侵蚀也是不可忽视的威胁,由于廷巴克图地处撒哈拉沙漠边缘,风沙和干燥的气候对古建筑造成了持续的损害。
面对这些威胁,国际社会和马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迅速反应,派出紧急特派团评估情况,并创建了专门基金用于修复工作。欧盟也提供了5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用于修复被毁的陵墓、清真寺和保护手稿。当地社区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秘密转移了超过30万份手稿到安全地点,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损失。
尽管如此,廷巴克图的文化遗产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资金短缺、技术不足、安全形势不稳定等因素都制约着保护工作的进展。因此,教科文组织多次呼吁国际社会将保护马里文化遗产作为紧急事项,采取必要步骤确保这些对马里以及人类文明有着重要意义的遗产得到妥善保护。
廷巴克图不仅是马里的文化遗产,更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见证了非洲文明的辉煌历史,承载着伊斯兰文化的深厚底蕴。正如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所说:"廷巴克图的神秘,神话、神秘教是基于数字3的象征意义,333个圣人守护着这座城市,这些数字是古兰经中巴斯马拉诗的字母总和。"这种独特的文化价值超越了国界和民族,属于整个人类文明。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也可以为廷巴克图的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通过关注相关保护项目、参与公益活动、传播保护理念等方式,为这座承载着人类智慧结晶的古城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继续见证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