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躺平即正义”背后的青年心理健康真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躺平即正义”背后的青年心理健康真相

引用
nytimes
11
来源
1.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714/lying-flat-in-china/
2.
https://www.amazon.com/-/zh_TW/%E6%A8%8A%E5%AF%8C%E7%8F%89%EF%BC%8C%E8%B4%B9%E4%BF%8A%E5%B3%B0/dp/B00116WJCE
3.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5-28/doc-ikmxzfmm5180863.shtml
4.
https://www.sohu.com/a/484288866_120783079
5.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75374
6.
https://www.xjtlu.edu.cn/zh/news/2024/01/brown-bag-1206
7.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7304453
8.
http://www.qikan.com.cn/article/dbda202412269.html
9.
https://hfri.phbs.pku.edu.cn/info/1731/14861.htm
10.
https://www.ln.edu.hk/chs/news/press-releases/20250204/lingnan-study-reveals-significant-improvement-in-mental-health-in-the-young-in-the-gba-after-participating-in-wellness-ambassador-programme
11.
https://www.legco.gov.hk/research-publications/chinese/essentials-2021ise31-mental-health-services-for-young-people.htm

2021年,一篇名为《躺平即是正义》的帖子在网络上爆红,引发了关于“躺平”现象的大规模讨论。这个由31岁青年骆华忠发起的帖子,不仅描述了他的极简生活方式,更引发了人们对当代社会压力和青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深度思考。

骆华忠的故事颇具代表性。从职业高中辍学后,他当过轮胎厂工人、工厂质检员、保安,还在横店当过群演。然而,他最轰动的举动是选择“躺平”——在杭州建德的一个村子里,他每天睡到自然醒,锻炼、吃简单食物,下午爬山游泳,闲时读哲学书。这种看似简单的生活方式,却在网络上引发了关于“躺平是否可耻”的激烈论战。

骆华忠的“躺平”生活并非无所事事。他种菜、养鸡鸭,还经常去江边游泳。对他来说,“躺平”不是一件复杂的事,“其实躺着也可以锻炼你的腹肌”。他选择这种生活方式,是对传统中国社会对人生价值定义的反抗,也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

“躺平”一词迅速在网络媒体上传播开来,甚至入选“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榜单。那么,什么是“躺平”?从字形字义分析,“躺”字从身从尚,表示身体摊平;“平”指不倾斜,无凹凸。躺平一词顾名思义就是平卧,瘫倒,表示当代年轻人面对大多数事件都没有反应,也不会采取任何行动。百度百科对躺平的定义是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

然而,躺平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心理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躺平反映了当代年轻人面对多重压力时的心理状态。71.45%的青年认为“摆烂”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压力大。从这层意义上来讲,躺平是一种心理活动。就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依据躺平对象的动机,把躺平划分为“觉醒躺平”和“逃避躺平”。该学者指出,在躺平的年轻人当中,一部分为高成就动机者,也就是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这部分人尽管表现出躺平的行为,但实际上并没有放弃追逐成功,仍然在积极进取,努力向上,这样的心理活动便称为“觉醒躺平”。而另一部分低成就动机者,也就是追求成功动机低于避免失败动机,为了选择避免失败,往往会选择降低自己的期望、目标以及价值追求等,呈现出动机消极特点,称之为“逃避躺平”。因此,躺平行为的出现与人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

躺平现象的出现,与当代社会的多重压力密切相关。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习得性无助”,指的是人在经历连续失败后,感到无能为力,从而对任何事物都失去信心。躺平者往往在动机、认知和情绪上受到损害。在动机上,主要表现为“既然做什么都没有用,那就听天由命吧”的状态,选择被动挨打;在情绪上则主要表现为自暴自弃、沮丧、退缩、焦虑等;在认知上主要表现为难以发现事情实际上是可控的。正是因为躺平者在经受连续失败,长期以来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体验到行为不能得到预期结果而产生无助心理,以此走向躺平。

此外,心理补偿机制也在躺平现象中发挥作用。当年轻人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竞争压力时,选择“心理补偿”,通过躺平来缓解压力。心理学家肯特发现,有时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会故意抱悲观的态度,做好失败的准备。这种防御性的悲观态度虽然能产生一时的效用,但不是长久之计。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躺平和内卷是面对竞争压力的两种极端策略。内卷源于对竞争结果的担忧,而躺平则是对竞争过程的逃避。这种现象在不同行业中有不同的表现,如科技行业的内卷和餐饮行业的躺平。文化心理学家提出的“垂直集体主义”概念揭示了社会竞争的源头。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主义国家,但不幸的是,我们又是垂直集体主义。这导致了人际比较的盛行,从而引发了竞争压力。如何在内卷和躺平之间找到平衡,使自己更幸福呢?这里提出了一个相对朴实的策略——仰卧起坐。仰卧起坐描述了一个介于内卷和躺平之间的状态,两者可交替进行,灵活变化,避免了过度的内卷带来的疲劳,也不陷入完全躺平的懒散状态。

躺平现象对青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过度躺平可能导致青年不思进取,丧失奋斗精神;另一方面,适度的躺平可以帮助年轻人缓解压力,重新积聚能量。正如骆华忠所说:“一个好的社会是可上可下的,你不用跟我强调这些,我随便做点什么,我慢慢生活就行了,强调‘人’的一个生活,不用攀比定位,我自己过我的就可以了。现在都是紧绷着神经,我就感觉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么不美好?”

在当今社会,年轻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经济困境、就业难题、内卷竞争……这些都可能促使他们选择躺平。然而,躺平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一种对生活节奏的重新思考。正如骆华忠所说:“我想要的就是那种自然的、极简的、慢节奏的,然后还可以表达自己思想的。我们中国思想家不是有一个老子嘛,可以这样说,老子才是中国唯一的哲学家。我可以慢节奏地生活,可以自由地表达我的想法,这些就够了。我觉得不用弄那么麻烦,我不认可那种纸醉金迷的那些这些的东西。”

面对躺平现象,我们不应简单地贴上“积极”或“消极”的标签。它既是对社会压力的反应,也是对个人价值的重新思考。对于年轻人来说,关键在于找到躺平与奋斗之间的平衡点。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仰卧起坐”或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必要时躺平休息,但也要适时起身,继续前行。这种平衡的艺术,或许才是当代青年应对生活挑战的最佳方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