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买买买,小心别踩到“三无食品”
双十一买买买,小心别踩到“三无食品”
随着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到来,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活动,消费者在享受购物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那些隐藏在商品中的“三无食品”。这类产品没有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明和明确的生产厂家信息,不仅可能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什么是“三无食品”?
“三无食品”通常指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无生产厂名称的食品。这类食品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 生产日期缺失:无法判断食品是否过期,存在食用安全风险。
- 质量合格证缺失:无法保证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 生产厂名称缺失: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难以追溯源头,维权困难。
“三无食品”的危害
“三无食品”对消费者,尤其是儿童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例如,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肝脏的解毒能力较弱,如果食用了这些不合格的儿童食品,其中的超量添加剂就会产生过敏反应。儿童如果经常食用含有超量食品添加剂的小食品,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许多家长对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严重危害性毫无意识,可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孩子的身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症状,就诊时病因还无法查明。因此,做家长的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首先要从孩子的摄入营养和健康角度去考虑,谨慎为他们选购美味健康的食品。
双十一期间的风险
双十一期间,由于交易量巨大,一些不法商家可能会趁机销售“三无食品”。例如,在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公布的网络交易违法案例中,就有一起涉及外卖平台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的案件:
合肥展如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美团外卖平台服务的被委托单位,其员工为让某店铺尽快上线经营,通过修图软件私自制作《安徽省小餐饮信息公示卡》,并上传外卖平台予以公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管理规定,最终被处以2万元的行政处罚。
平台和监管措施
面对“三无食品”的威胁,电商平台和监管部门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管理。以云南省临沧市为例:
- 平台责任落实:加强对网络平台及本地分支机构的行政指导和监督管理,督促平台加强食品经营许可审查。
- 日常监督检查:对下线商户进行现场核查,开展“随机查餐厅”活动,检查经营资质、食材来源等多个环节。
- 业务培训:加强第三方平台、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和网络配送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推广“食安封签”等措施。
消费者如何防范
作为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选购食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查看标签信息:仔细检查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等信息,确保信息完整。
- 选择正规平台: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大型电商平台,避免在不明来源的网站或小程序上购物。
- 保留购物凭证:保存好订单信息、支付凭证等,一旦发现“三无食品”,及时向平台或监管部门举报。
- 理性消费:不要被低价促销所迷惑,谨慎购买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商品。
结语
双十一期间,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诱人的促销活动,消费者在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更要保持理性,提高警惕。通过了解“三无食品”的特征和危害,掌握防范方法,我们才能在购物狂欢中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