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买买买,小心踩到三无产品雷区!
双十一买买买,小心踩到三无产品雷区!
“双十一”前夕,监管部门发出警示:三无产品正在悄然渗透我们的购物车。广东省消委会近期调查显示,在600款床上用纺织物品、服装鞋帽及饰品中,有285款样本为“三无产品”,发现率高达47.5%。而在浙江省消保委对五大平台双十一直播带货的体察中,近四成商品不符合国家标准,其中三无产品占比8%。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消费陷阱。消费者李某在双十一期间花费2844元购买了18盒“合润天香菊花普洱茶”,收到后却发现产品包装上没有任何商品信息,甚至连厂名、厂址都没有。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三无产品中,有些还存在严重的人身安全隐患。例如,在浙江省消保委的检测中,某品牌的豆豆鞋鞋帮拉出强度仅为17 N/cm,远低于标准值的70 N/cm,极易导致鞋子开裂甚至伤人。
为什么双十一期间三无产品如此猖獗?一方面,限时促销、低价策略让一些消费者放松了警惕,另一方面,直播带货等新型购物方式的兴起,也为三无产品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在直播间的热闹氛围中,主播们通过“自砍游戏”、限时秒杀等方式,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得理性消费变得困难。
面对三无产品的威胁,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首先,要提高警惕,理性消费。在购物时,仔细检查商品信息,确保其包含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其次,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和平台,避免贪图小便宜而选择不明来源的商品。此外,保存好购物凭证和交易记录,一旦发现三无产品,及时向平台和监管部门举报。
平台和监管部门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平台需要加强对入驻商家的审核和管理,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监管部门则应加大执法力度,对销售三无产品的商家依法进行处罚,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双十一是购物的狂欢,但不应成为三无产品的乐园。只有消费者、平台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将三无产品拒之门外,享受一个真正实惠、安心的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