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会回忆杀:那些年我们一起唱过的粤语童谣
广州亚运会回忆杀:那些年我们一起唱过的粤语童谣
2010年11月12日晚,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在海心沙岛盛大举行。当岭南经典童谣《落雨大》的旋律响起时,全场观众仿佛被带回到了那个充满童趣的年代。这首童谣不仅开启了广州亚运会的序幕,更唤起了无数岭南儿女的童年回忆。
童谣里的岭南风情
《落雨大》是广东地区广为传唱的传统儿歌,以其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下雨天的场景,展现了儿童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想象。歌词中“哗啦啦啦落雨大,哗啦啦啦水浸街”的重复,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岭南的雨季之中。
选择《落雨大》作为开幕式歌曲,李海鹰表示主要是因为其旋律舒缓,容易记容易哼唱。更重要的是,这首童谣能勾起人们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以及对浪漫的追求。同时,作为全球华人广泛使用的粤语歌谣,它承载着广东文化与海外华侨文化的紧密联系。
粤语童谣的文化价值
粤语童谣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从80年代开始,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就组织搜集并出版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其中收录了超过一千首粤语童谣。这些童谣不仅记录了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节令气候,更反映了粤港澳百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粤语童谣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保护岭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这些童谣不仅是一种文化记忆,更成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重要纽带。通过童谣的传唱,可以增强区域间的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经典童谣背后的故事
除了《落雨大》,还有许多经典的粤语童谣承载着独特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比如《氹氹转》,这首童谣以简单的旋律和歌词,传递出节日的喜庆氛围和童年的趣味。歌词中“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描绘了岭南地区节日时的热闹景象,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月光光》则是另一首流传广泛的童谣,以其多样的版本和丰富的主题深受喜爱。歌词中“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的描绘,展现了岭南地区的月夜美景和节日氛围。这首童谣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闭幕式上也有精彩呈现,通过普通话和粤语两个版本的演绎,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童谣里的文化传承
粤语童谣不仅是儿童的娱乐,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这些童谣通过口口相传,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了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今社会,粤语童谣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使其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落雨大》的精彩呈现,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看到了粤语童谣在当代的新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童谣,将继续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岭南儿女的成长,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