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粤语童谣: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粤语童谣: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引用
知乎
9
来源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7686022
2.
https://new.qq.com/rain/a/20211030A08A9C00
3.
https://www.gznf.net/story/98060.html
4.
https://m.fx361.com/news/2018/0201/2833907.html
5.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20123646668.html
6.
https://news.sina.cn/sa/2013-08-29/detail-ikmxzfmk2410139.d.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2%B5%E8%AA%9E%E7%AB%A5%E8%AC%A0
8.
https://www.xuekanba.com/lunwen/yishu/10-3151.html
9.
https://ycpai.ycwb.com/ycppad/content/2022-01/23/content_40531949.html

“30年前创作的儿歌到今天为止还在唱,几乎没有一首新的歌曲能够成为经典。”被誉为“香港儿歌之父”的韦然一语道出了粤语童谣当前的困境。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粤语童谣承载着数百年来广府人的集体记忆,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一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01

粤语童谣的历史价值

粤语童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最早见于《后汉书》中关于董卓的童谣。在古代,童谣不仅是儿童的游戏歌谣,还常被用作政治舆论工具。例如东汉末年的《桃李章》和晚清时期的反清童谣,都体现了其独特的社会功能。

明清时期,粤语童谣开始广泛流传,内容涵盖生活、游戏、摇篮曲等多种类型。《月光光》《落雨大》《氹氹转》等经典作品,不仅反映了广府人的日常生活,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童谣通过口耳相传,代代相传,成为了岭南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02

传承面临的挑战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粤语童谣的传承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是普通话的推广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和普通话成为了教育和交流的主要语言,粤语的使用环境逐渐缩小。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加,许多教师和学生都不懂粤语,导致粤语教学难以开展。

其次,现代儿童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点发生了巨大变化。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孩子更多地接触电子设备和网络,对传统童谣的兴趣大大降低。正如文化学者曾应枫所说:“儿童的知识从书本上来,兴趣在电子和网络上,不会唱儿歌成为一种常态。”

03

保护与创新的探索

面对传承困境,社会各界进行了诸多努力。学校通过开展传唱活动、开设粤语课程等方式,试图重振粤语童谣。例如广州一些学校不仅让学生传唱传统童谣,还鼓励他们创作新的作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创新方面,音乐人尝试将粤语童谣改编成合唱、流行rap等形式。例如东山少爷将《月光光》改编成流行版本,虽然短期内掀起了一阵热潮,但未能持久。相比之下,合唱形式的改编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落雨大》《月光光》等作品通过合唱形式在各类比赛中广泛推广,让更多人了解了粤语童谣。

然而,这些努力仍然难以扭转整体下滑的趋势。韦然指出,近年来几乎找不到专门写儿童歌曲的作曲家,孩子们接触的多是流行音乐,文化断层的风险日益加剧。一些经典的粤语童谣虽然被改编成合唱等形式,但数量仍然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04

未来展望

要让粤语童谣重新焕发生机,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大对粤语教学的支持力度,将粤语童谣纳入课程体系。其次,音乐创作者应更多地关注儿童歌曲的创作,为粤语童谣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社会各界应通过出版教材、举办活动等方式,为粤语童谣的传承创造良好的环境。

粤语童谣不仅是岭南文化的瑰宝,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颗岭南文化的明珠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