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发展三部曲》:75年变迁中的城市记忆
《重庆城市发展三部曲》:75年变迁中的城市记忆
2019年8月,《重庆城市发展三部曲》影像展画册获得第八届大理国际影会“金翅鸟最佳出版物提名奖”。这套画册以独特的视角,通过2000余张精选照片和数百份档案资料,记录了重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历程。
三部曲:城市的记忆与新生
画册分为《再见 十八梯》《你好 化龙桥》《永远 朝天门》三部分,每本书都承载着不同的城市故事。
《再见 十八梯》以摄影师的镜头,捕捉了重庆传统街区的最后时光。十八梯是重庆的老街区,承载着无数重庆人的记忆。画册中的照片记录了这里的老房子、老街巷,以及居民们的生活状态。每一幅影像都凝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让人感受到传统重庆的温度与气息。
《你好 化龙桥》则将目光投向了重庆的工业转型。化龙桥曾是重庆的工业区,见证了重庆从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都市的转变。画册通过工厂档案影像的重新解读,展现了重庆工业发展的历程。从老厂房到现代化的工业园区,从传统制造到高新技术,这些影像记录了重庆经济的腾飞。
《永远 朝天门》聚焦于重庆最具代表性的地标——朝天门。作为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的地方,朝天门见证了重庆的沧桑巨变。画册通过影像对城市历史的宏大叙事进行重构,展现了朝天门从过去的码头,到现代商业中心的转变。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建筑的变化,更展现了重庆人生活方式的变迁。
文化记忆:城市的灵魂
在《重庆城市发展三部曲》专家座谈会上,文化学者蓝锡麟指出,这套画册“把城区的拆迁改造和文化的记忆传承有机、主动地结合起来,并且取得了有示范意义的文献成果”。他认为,这种结合不仅对渝中区、对重庆,乃至对全国其他城市的文化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委员何智亚则强调,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护和保留城市特色,留下城市记忆,是政府和市民共同的责任。画册通过影像的方式,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城市记忆。
75年变迁:新与旧的对话
从75年前的老照片到今天的繁华景象,重庆的变化令人惊叹。洪崖洞作为重庆的地标之一,其新旧对比尤为明显。老照片中的洪崖洞还只是普通的吊脚楼,而今天,它已成为重庆的网红打卡地,夜晚灯火璀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重庆的交通变化也是一大亮点。作为“桥都”,重庆的桥梁数量众多,连接着城市的各个角落。轻轨穿楼而过,成为重庆独特的城市景观。这些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与老街巷、吊脚楼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重庆的活力与包容。
在文化传承方面,重庆同样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传统的巴渝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博物馆里珍藏着历史的印记,而街头巷尾则洋溢着现代的气息。火锅、串串香等传统美食与时尚的咖啡馆、艺术空间并存,展现了重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城市记忆:未来的启示
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在画册捐赠仪式上表示,这三本书是关于重庆城市的历史文献,尤其是母城渝中的历史文献。图书馆将妥善保存和利用这些资料,让市民能够从中找到更多的重庆记忆。
《重庆城市发展三部曲》不仅是一套画册,更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库。它记录了重庆的过去,也启示着重庆的未来。在快速发展的今天,这套画册提醒我们,城市的发展不应忘记历史,文化的传承需要代代接力。正如画册所展现的那样,重庆这座城市,正是在新与旧的对话中,不断前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