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食用风险大?专家教你如何保障宠物饮食安全
狗肉食用风险大?专家教你如何保障宠物饮食安全
近年来,狗肉食用安全问题频频引发社会关注。2011年,一起高速路“抢狗”事件曾轰动全国:近百只待宰的狗被动物保护组织救下,其中不少狗患有狗瘟等疾病,有的甚至颈部伤口感染、白沫直冒。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糟糕的卫生状况竟然获得了当地卫生检疫部门的认可。
这一事件暴露了狗肉供应链中存在的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尚未建立肉狗定点屠宰厂,导致狗肉在上桌前往往只在私人控制的屠宰厂进行宰杀,检疫流于形式。这种完全无法控制的狗肉消费链条,给消费者健康带来巨大风险。
宠物饮食安全现状堪忧
随着宠物经济的蓬勃发展,宠物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北京宠物主刘希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她发现所购猫粮存在两层配料表,成分严重不符。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第三方网络投诉平台上,关于问题宠物粮的投诉层出不穷,包括虚假宣传、配料不符、发霉变质等问题。
北京执业宠物医生陈淼透露,其门诊每周都会接诊因食用问题宠物粮而身体不适的宠物,症状轻则呕吐腹泻,重则肝肾损伤。宠物营养师靳峰指出,一些低价宠物粮存在严重掺假问题,甚至添加化学性诱食剂,对宠物健康构成威胁。
自制宠物鲜食:看得见的不一定安全
在宠物饮食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一些商家推出的自制宠物鲜食受到追捧。这些产品往往宣称“真材实料”“0添加”“0防腐”,但实际质量难以保证。
山东济南的董路给自家猫咪购买了鲜猫饭,猫咪食用后出现呕吐、排出粉红色液体等症状,经宠物医院诊断为食物问题。专家指出,如果商家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很难保证宠物食品的科学营养配比,不当的配比会导致宠物营养摄入不均衡,长期食用会危害宠物健康。
如何保障宠物饮食安全?
面对宠物饮食安全问题,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选购正规渠道的宠物食品,优先选择有品牌保障的产品
- 仔细检查产品标签,确保信息完整且符合国家标准
- 避免贪图便宜,警惕低价宠物粮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 对于自制宠物鲜食,要谨慎选择,注意查看商家资质和用户评价
- 定期带宠物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饮食相关的健康问题
呼吁加强监管,制定强制性标准
目前,我国正在制定《宠物食品卫生标准》,但尚未正式发布。农业农村部已发布相关管理规定,要求宠物食品必须符合卫生标准。然而,从市场现状来看,这些规定显然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专家建议,应尽快制定宠物食品国家强制性标准,明确宠物食品的安全指标和检测方法。同时,加强对宠物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掺假等违法行为。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才能真正保障宠物饮食安全,让宠物主放心选购,让宠物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