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目标、过程与环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目标、过程与环境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25/15/32188153_1127112589.shtml

课程设计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不同的设计模式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本文将介绍三种主要的课程设计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和环境模式,分析它们的理论基础、操作步骤及优缺点,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深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由美国课程理论家泰勒首次系统化。泰勒将课程设计分为四个阶段:确定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这种模式强调先确定目标,再选择手段,因此也被称为“理性设计模式”或“手段-目的”设计。

泰勒的目标模式对英美课程理论建设影响深远。教育家帕佛姆、梅哲尔和格朗兰德,以及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进一步研究了“行为目标”,即通过可观察的行为来描述教学结果。布卢姆还对目标进行了更详细的分类。

然而,目标模式也受到不少批评。批评者认为,这种模式过于理性化,忽视了教育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行为目标难以完整描述理解力、鉴赏力等高级认知能力,且预先设定目标可能限制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此外,人文科学和美术领域的教学特点也与行为目标相冲突。

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由英国教育家斯坦浩斯明确提出,更适合以知识和理解为中心的课程领域。该模式主张通过详细说明内容和过程中的各种原理来设计课程,而不是预先设定具体目标。课程设计应关注知识形式本身的价值,而非预期的学生行为。

布鲁纳的《人:一个学程》是美国实践过程模式的典型例子。在艺术或哲学课程中,总目的可以表述为“理解”或“鉴赏”,评价学生作品时则依据该知识领域内在的标准。

过程模式弥补了目标模式的局限性,更贴近教师的实际需求,重视教师的自主性。但该模式也存在评价困难和对教师能力要求过高的问题。

环境模式

环境模式以文化分析为基础,由斯第尔贝克提出。该模式将课程设计置于特定的文化结构中,强调设计过程的价值性和政治性。课程决策需要全面分析学校内外部环境,包括社会情况、师生特点、学校资源等。

环境模式包含五个主要组成部分:分析环境、表述目标、制订方案、阐明和实施、检查评价反馈和改进。这种模式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环境模式并不排斥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而是将它们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它迫使课程设计者系统考虑特定环境,并将决策与更广泛的文化和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总结

三种课程设计模式各有侧重,反映了不同的教育哲学思想。目标模式强调预先设定目标,过程模式关注知识本身的价值,环境模式则重视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模式,以增强课程设计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