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慈善日:小程序助力募捐,当心“公益理财”诈骗
9月5日慈善日:小程序助力募捐,当心“公益理财”诈骗
9月5日是中华慈善日,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倡导公益理念,弘扬慈善文化。在数字化时代,慈善事业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微信小程序成为慈善机构开展募捐活动的重要工具。
微信小程序让慈善触手可及
微信小程序凭借其便捷性、社交传播能力和技术优势,已成为慈善机构开展公益活动的重要工具。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即可直接使用,简化了参与流程。同时,快速启动和实时更新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依托微信平台,小程序可无缝利用支付、社交等资源,并通过分享功能实现快速传播,扩大活动影响力。
成功案例:小程序助力慈善募捐创新高
泰安市慈善总会开发的“善行泰安”小程序,集项目发布、公开募捐、自助开票等功能于一体,上线后自然引流捐赠超1300笔,成为高效透明的慈善平台。郴州市慈善数字公益平台由广发银行与郴州市慈善总会联合开发,解决了线上捐赠、项目管理等难题,启动仪式当天募集善款超150万元。
防范慈善诈骗,守护爱心安全
然而,随着慈善活动的数字化转型,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块“蛋糕”。他们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以“捐赠返现”“捐赠返利”“配捐”“投流”“公益理财”等名义实施诈骗。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已联合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公众提高警惕。
慈善捐赠的核心本质在于公益性和非营利性
任何声称通过捐赠可以获利的,承诺大额捐赠并要求预付费用的,社会公众都要提高警惕,避免因“天上掉馅饼”的诱惑而上当受骗。社会公众在向某组织捐赠前,可以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cszg.mca.gov.cn)查询该组织是否是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慈善组织、是否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等信息。面对一些“捐款”链接时,应当加强对相关银行账号等信息的核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让科技为慈善赋能
微信小程序等数字化工具的出现,让慈善活动的组织和参与都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每一份爱心都能真正传递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让我们一起用科技的力量,让慈善事业更加透明、高效,让世界充满爱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