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长寿八大碗:八道美味,八种祝福
如皋长寿八大碗:八道美味,八种祝福
“如皋长寿八大碗”是江苏如皋的特色菜品,于2021年在如皋市第十届旅游文化节上正式发布。这八道菜不仅美味可口,更蕴含着如皋的长寿文化与历史底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八道特色菜品:
董肉:寓意好运连连
董肉,又称“跑油肉”或“虎皮肉”,相传由明末名士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所创。制作董肉需要经过烤、泡、煮、炸、煨、蒸等六个步骤,耗时近三个小时。这道菜外皮呈虎皮状,内里如琥珀般晶莹剔透,细火慢煨后油光发亮。搭配翠绿时蔬,不仅色泽诱人,更是下饭佳品。抗清名将史可法曾评价董肉:“肥而不腻,咸中渗甜,酒味馨香,虎皮纵横……”
蟹黄鱼圆:寓意金玉满堂
蟹黄鱼圆是如皋的长寿名菜,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道菜选用新鲜大闸蟹的蟹黄和蟹肉,与青鱼肉制成的鱼圆完美结合。鱼圆柔绵有弹性,白嫩如凝脂,内孕蟹籽,色如白玉,浮于清汤之中,既有蟹的鲜美,又有鱼的嫩滑,被誉为“黄金白玉兜,玉珠浴清流”。每一口都能感受到蟹黄的香浓与鱼肉的细腻,令人回味无穷。
红烧三黄鸡:寓意鸾凤和鸣
如皋三黄鸡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特产,古人常将其比作凤凰,是宴席中的必备之菜。制作红烧三黄鸡时,先将当地散养的三黄鸡剁成块,下锅炒至脱水,再加入红烧辅料,经过大火烧开、小火焖熟、大火收汁等工序,最后加入焯水的绿色黄豆米出锅装盘。这道菜鸡肉嫩软,豆米色绿,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
香堂芋红烧肉:寓意良缘相遇
如皋有“吃芋头,遇好人”的说法。如皋香堂芋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其香气怡人、口感细腻、质地软滑、酥而不烂而闻名。制作这道菜时,选用肥瘦相间的猪肋条肉红烧,再加入香堂芋吸收肉中的油脂。这样做出来的肉色泽更红亮,口感丰腴却不油腻,堪称完美搭配。
芹菜炒白蒲茶干:寓意香飘万家
白蒲茶干始创于清康熙年间,由如皋人屠三香所创,经21道工序精制而成。乾隆皇帝品尝“三香斋”茶干后,御赐“只此一家”金字匾额,使其名声大噪。白蒲茶干味美香芳,富有韧性,色泽美观,形状方且薄,常与蒲芹、大蒜一起炒食,风味绝佳。
黄芽菜烧脱脂肉:寓意金枝玉叶
白蒲黄芽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特产,具有“富硒、生态、有机、耐贮”的特点,包心坚实,煮后汤如奶汁,炒时嫩脆鲜美。如皋脱脂肉,又称肉渣,脆而不柴,咸鲜香浓。将黄芽菜与脱脂肉一同烹煮,兼具蔬菜的脆嫩与肉类的香浓,是独具如皋特色的美食佳肴。
黑塌菜烧粉丝:寓意基业长青
黑塌菜同样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特产,叶大茎小,口感鲜嫩,入冬经霜后味道更佳,有“腊月里黑塌菜赛羊肉”之说。这道菜将黑塌菜与粉丝完美结合,鲜美肥嫩,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
红烧鲢鱼:寓意年年有余
因“鲢”与“年年有余”的“余”谐音,红烧鲢鱼常作为喜宴的压轴主菜。如皋人烹饪红烧鲢鱼有其独特方法,成品肥而不腻,鲜而不腥,蒜香浓郁,充分展现了如皋人的烹饪智慧。
这八道菜不仅美味可口,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皋是世界公认的“长寿之乡”,截至2021年1月,如皋百岁老人多达525位。如皋人的长寿秘诀不仅在于当地的水土富“硒”,更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如皋人注重孝道文化,94.1%的百岁老人与子女、孙子、重孙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此外,如皋人还崇尚礼让友善、志愿服务等美德,这些都为长寿提供了保障。如皋的美食文化与长寿文化相得益彰,共同塑造出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如皋美食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其中一些特色小吃如黄桥烧饼更是与历史事件紧密相连。这些美食不仅体现了如皋的饮食文化,还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如皋美食的民间传说丰富多样,如黄桥烧饼与黄桥战役的故事、董糖与董小宛的传说等,这些故事为如皋美食增添了更多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如皋美食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品尝和体验。如果你也想感受如皋的美食文化,不妨亲自来一趟如皋,品尝正宗的“长寿八大碗”,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