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预防的新突破
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预防的新突破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光伟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通过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这项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的研究,为全球糖尿病预防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研究背景与发现
糖尿病前期,也称为血糖调节受损(IGR),是进展为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统计,中国约有3.88亿成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李光伟教授领衔的中国糖尿病预防项目(CDPP)研究显示,与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相比,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17%。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可以减少肝脏葡萄糖的产生,提高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改善β细胞功能: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控制体重:二甲双胍具有一定的减重效果,有助于控制体重在健康范围内。
生活方式干预的具体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预防的基础,主要包括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两个方面。
医学营养治疗
能量摄入:制定个体化能量平衡计划,超重或肥胖患者需要减轻体重,但不推荐长期接受极低能量(<800 kcal/d)的营养治疗。
脂肪摄入: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其中饱和脂肪酸不超过7%,反式脂肪酸尽量少摄入。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5%,选择低血糖指数食物,定时定量进餐。
蛋白质:蛋白质摄入量约0.8 g·kg-1·d-1,优质蛋白质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其他:限制饮酒,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钠盐摄入量,补充必要的微量营养素。
运动治疗
运动频率与强度: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
运动类型:结合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每次运动应包括主要肌肉群的锻炼。
注意事项:运动前需进行医学评估,避免在血糖过高或过低时运动,运动时监测血糖变化。
联合干预的优势
CDPP研究显示,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不仅降低了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还带来了其他代谢指标的改善:
- 体重和BMI显著降低:生活方式干预组体重降低1.16 kg,而联合干预组体重降低2.11 kg。
-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联合干预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提高,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
- 安全性良好:联合干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相似,且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临床意义与展望
这一研究结果对糖尿病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鉴于中国庞大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以及糖尿病带来的严重健康和经济负担,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预防策略。
这一发现不仅适用于中国人群,也对其他糖尿病高发地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的双重干预,可以更有效地延缓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