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服务局揭秘:如何打造高效后勤团队?
机关服务局揭秘:如何打造高效后勤团队?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机关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机关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后勤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机关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后勤队伍,是提升后勤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
后勤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当前,机关后勤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后勤服务保障多为具体事务性工作,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情况。管理人员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科学的培养机制和管理制度,导致业务型岗位“能力荒”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后勤队伍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结构老化、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部分工作人员自我认同感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此外,后勤人才培养力度不足,供求差异较大。新时代对后勤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的培养形式仍以内部师徒“传帮带”为主,外出培训、交流学习的机会有限,规模小、覆盖面窄,缺乏岗位特色。同时,由于服务保障职能的特点,一线技能人员数量众多,但培养力度却相对不足。
在人才使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新招录人员虽然创新思维较强、知识结构完善,但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用非所学的情况。岗位固化、激励性弱等问题也普遍存在,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精准,难以充分体现工作实绩和贡献,不利于人才发展。
成功经验分享
面对这些挑战,一些机关单位积极探索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局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服务局为例,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局:系统谋划,科学评价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局现有技能人才队伍340余人,涵盖安全保卫、会议服务、医疗保健、餐饮烹饪、车辆驾驶、文印排版、教育保育、物业服务等多个岗位。针对队伍规模大、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该局采取了以下措施:
加强顶层设计: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列入中心工作任务清单,明确责任要求、进度安排和预期目标,实行全过程台账式管理。
创新评价机制:2022年获批作为部试点单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首批选择驾驶、物业两个核心工种进行试点,组建工作专班,全方位考察申报人员的职业道德、基础理论、岗位认知等,首批评定11名优秀技能人才。
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岗位设置,加大聘用力度,向关键岗位、重要岗位高技能人才倾斜。完善培养机制,鼓励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畅通流动渠道。
规范用工管理:加强标准化、精细化建设,实行聘用人员管理备案制,建立人员名册,研究制定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标准化工作流程。
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服务局: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服务局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后勤队伍建设:
转变理念: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按照择优录用、人岗匹配的原则配齐配强各类人才。
教育培训:常态化开展内部教育培训,探索党课轮讲制度,建立借调、外出培训人员分享交流制度。定期组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外部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选派人员参加专业培训。
用人机制:创新用人机制,选派优秀人才参与挂职、督导等专项任务,定期组织各类竞赛、练兵活动。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选拔可堪大用的人才。
统筹规划:加强人才配备的统筹规划,改善年龄和知识结构,建立人才“蓄水池”。畅通选人渠道,引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青年干部。
建议与展望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将后勤队伍建设纳入整体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路径。
创新培养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体系,既要重视内部“传帮带”,也要加强外部培训交流。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公平公正,激发人才积极性。
优化激励机制:通过岗位设置、职称评审、竞赛练兵等多种方式,为人才成长提供平台。
注重人文关怀:增强编外人员的归属感,控制过度流动。
做好规划储备:建立人才“蓄水池”,确保人才梯队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建对后勤保障的引领促进作用,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
推进数字化转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后勤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机关后勤工作是机关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而高素质的后勤队伍则是提升后勤服务质量的关键。通过科学规划和创新实践,我们完全有能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后勤队伍,为机关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