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征信修复”骗局:别再上当了!
揭秘“征信修复”骗局:别再上当了!
“只需3000元,就能帮你修复征信,消除不良记录!”这样的广告你是否见过?近年来,打着“征信修复”旗号的骗局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不仅让受害者蒙受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甚至面临法律风险。
骗局套路深:从“高额收费”到“信息诈骗”
2021年6月,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典型案例。受害人昂某轻信了张某学“可以修复征信”的承诺,先后四次转账共计3.5万元。收到钱款后,张某学却将昂某拉黑失联。当昂某前往银行查询时,发现征信记录并未有任何改变。
这类骗局通常有以下几种套路:
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骗子通过虚假广告吸引受害者,承诺可以修复征信记录,收取高额费用后便消失无踪。
征信培训、加盟诈骗:不法分子开设所谓“征信修复培训班”,收取高昂培训费,甚至发展下线,形成诈骗网络。
骗取个人敏感信息:在“修复”过程中,要求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存在信息泄露和被冒用的风险。
法律明确:征信修复是虚假概念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征信领域并不存在“征信修复”的说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的信用报告都没有“修复”一说,任何打着征信修复名义进行的商业活动都是骗局。
正确途径:如何合法维护信用记录
如果发现信用报告有误,正确的做法是通过正规渠道提出异议申请。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具体步骤如下:
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每年可免费查询两次,可通过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官方网站等渠道查询。
提出异议申请:如发现错误,可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交异议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等待处理结果: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
提高警惕:远离征信修复陷阱
面对征信问题,切记以下几点:
- 不要轻信任何声称可以修复征信的机构或个人
- 不要轻易透露个人敏感信息
- 不要支付任何所谓的“修复费用”
- 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和处理信用报告
个人信用记录是金融活动的重要参考,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需要从日常做起,合理负债,按时还款,量入为出。一旦发现逾期,应及时补救,而不是寻求非法途径。记住,任何声称可以“修复”征信的承诺都是骗局,保护好自己的信用记录,就是保护好自己的金融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