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活着》中的心理韧性:从福贵到现代人的启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活着》中的心理韧性:从福贵到现代人的启示

引用
豆瓣
10
来源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274841/
2.
https://dxs.moe.gov.cn/zx/a/xl_xlyr_xlyral/240313/1880004.s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F%83%E7%90%86%E9%9F%A7%E6%80%A7/2808297
4.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308645/
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031479
6.
https://www.sohu.com/a/486496705_475956
7.
https://www.ahjzu.edu.cn/xljkzx/2024/1209/c2106a246413/page.htm
8.
https://image.hanspub.org/html/6-2930168_21072.htm
9.
http://www.gscmxy.edu.cn/xlfw/info/1063/1301.htm
10.
http://fanwen.81art.com/yingping/5611.html

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主人公福贵在得知儿子有庆因献血而死的消息后,没有崩溃,而是选择在深夜独自到儿子的坟前痛哭,白天则强忍悲痛照顾病重的妻子。这种在极端苦难中依然坚韧生存的精神,正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韧性”。

什么是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也称为心理耐力或韧性心理,是指个体在面对困境、压力、挫折和挑战时,能够迅速恢复并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一种应对逆境的技能,更是内心深处的一种力量,帮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持续向前。

福贵的心理韧性之旅

从纨绔子弟到农民的转变

福贵原本是地主家的少爷,整日沉溺于赌博和享乐。当他输光家产后,一度想到自杀。但正是在这一刻,他展现出了初步的心理韧性。在妻子家珍和母亲的劝说下,他选择了面对现实,开始学习务农。这种从逃避到面对的转变,是他心理韧性发展的第一步。

战争中的生存考验

随后,福贵被国民党抓壮丁,在战场上经历了生死考验。这段经历进一步锤炼了他的心理韧性。在战争中,他学会了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也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亲人离世的打击

真正考验福贵心理韧性的是接踵而至的亲人离世。儿子有庆的死给了他致命一击。但福贵没有被击垮,他通过在深夜到儿子坟前痛哭的方式释放痛苦,白天则坚强地照顾病重的妻子。这种在痛苦中寻找平衡的能力,正是心理韧性的体现。

东方辩证思维的体现

福贵的心理韧性还体现在他的东方辩证思维上。他能够从苦难中寻找积极面,将逆境视为生命的一部分。正如他在妻子去世后所说:“家珍走了,我也不想活了,可是一想到还有外孙苦根,我就又活了下来。”这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能力,正是心理韧性的最高体现。

文学与现实的共鸣

在当代社会,心理韧性同样重要。研究表明,心理韧性较强的大学生更容易在学业和生活中取得成功。他们能够在高压环境下保持高效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更善于调节情绪,寻求支持。

福贵的故事告诉我们,心理韧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逆境中逐渐培养起来的。通过保持乐观、转换视角、管理情绪、寻求支持等方式,我们都可以培养出像福贵一样的心理韧性。

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福贵的故事无疑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无论生活给予我们多少苦难,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心理韧性,就能在逆境中找到前行的力量。这种力量,正是“活着”的真正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