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芬《新学堂歌》:让古诗词流行起来!
谷建芬《新学堂歌》:让古诗词流行起来!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这首《读唐诗》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新学堂歌”系列中的一首,也是她为孩子们创作的50首古诗词歌曲之一。
2004年,谷建芬开始创作《新学堂歌》,这一创举源于一位领导的建议:“你不要再写流行歌了,你看看现在的孩子都没有歌唱。”这句话触动了谷建芬的心,她决定将自己晚年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儿童音乐创作中。
《新学堂歌》系列以唐诗为主,结合汉乐府、三国、明清时代的作品,将50首优秀的古诗歌谱成音符。这些歌曲不仅保留了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更通过清新的旋律让孩子们在歌唱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创作过程中,谷建芬力求让音乐契合古诗词的神韵,同时又不失当代特点。她采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在使用琵琶、古筝等古典乐器的同时,也配合吉他等流行乐器,力求古今契合。这种创新性的融合,让古诗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变成了动听的旋律。
《新学堂歌》自问世以来,已在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和小学广泛传唱。孩子们在优美的歌声中学习古诗词,不仅培养了乐感,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教师和家长的欢迎。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评价道:“将绘本与音乐教育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很好的创意。这种结合,并不是在形式上加个光盘那样简单。经典艺术的特征,就是处处认真、处处讲究。绘本自身也是富有音乐性的,每个画面的翻动,就是天然的节奏。画面的色彩、构图和意境的过渡,则构成刻意设计的曲式、调性和旋律。《新学堂歌》在传统经典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儿童趣味之间寻找契合点,以期艺术效果达到完美的融合。”
国家一级作曲徐沛东也表示:“作为一个时代的音乐家,谷建芬老师多年来关注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她为孩子们谱写的《新学堂歌》,是对孩子的音乐审美感知和能力的基础培养,很适合给孩子做基础的音乐审美教育的教材。通过古诗吟唱这种形式,让孩子们在掌握和了解古诗词文学魅力的同时,了解中国的文化根基,在深厚的文化、优美的诗词里接受熏陶和感染,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谷建芬曾说:“孩子们,你们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知己,为你们创作使我感到心里最充实,创作‘新学堂歌’比我之前的创作都有意义。”这位82岁的老人,用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才华,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份珍贵的精神礼物,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