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工智能奇点临近:哲学家们怎么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工智能奇点临近:哲学家们怎么看?

引用
澎湃
8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24701
2.
https://36kr.com/p/2337628853816581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278600
4.
https://philosophy.whu.edu.cn/info/1038/109061.htm
5.
https://www.tisi.org/27836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A%80%E6%9C%AF%E5%A5%87%E7%82%B9
7.
https://www.tisi.org/16381/
8.
http://epc.swu.edu.cn/info/1162/4183.htm

“奇点”这一概念最早由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在1958年提出,随后在人工智能领域被文奇正式使用。它指的是机器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那一刻,即所谓的“智能爆炸”。这一概念的提出者之一,数学家古德曾预言:“一台超级智能机器可以定义为是一台在所有智能活动上都远超人类——不管人有多聪明——的机器。由于机器设计属于这些智能活动的一种,那么一台超级智能机器当然能够设计更出色的机器,那么毫无疑问会出现一场‘智能爆炸’,把人的智力远远抛在后面。”

对于这一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时刻,哲学家们持有不同的看法。乐观主义者如库兹威尔认为,到2045年计算机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但这并非人类的末日,而是进化的新阶段。他提出“人机融合”的观点,认为通过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和机器智能的结合,人类可以突破生物学限制,继续掌控未来。在他看来,奇点不是终点,而是人类文明的新起点。

牛津大学的波斯特洛姆则从技术路径角度分析了实现超级智能的五种可能方式:人工智能、全脑仿真、生物认知、人机交互及网络和组织。他认为,其中最有可能最快实现超级智能的是纯粹的人工智能路径,即通过算法优化和自我学习实现智能突破。

然而,并非所有哲学家都对奇点持乐观态度。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讲师程萌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对“物种奇点论”提出了批判。他认为,人工智能虽然可能在技术上达到奇点,但并不意味着机器能获得人类的主体性意识。真正的革命不是物种层面的“机器是人”,而是社会形态的变革,即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这种观点强调,人工智能的主要威胁不在于其智能本身,而在于其应用方式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

AI的发展也对传统哲学命题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关于意识和主体性的讨论。传统的“图灵测试”试图通过行为模仿来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但塞尔的“中文屋”实验表明,即使通过了图灵测试,机器也未必真正理解语言。这引发了对“理解”本质的深入思考:机器能否真正具备意识?如果不能,那么它们的智能与人类智能有何本质区别?

在推理和因果关系的理解上,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展示了新的可能性。尽管其底层逻辑基于统计相关性,但通过大规模语言数据的学习,ChatGPT展现出了惊人的推理能力,包括因果推理和类比推理。这挑战了传统哲学中关于因果关系只能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观点,展示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结合的新路径。

此外,AI的发展还迫使我们重新思考语言、思想与世界的关系。ChatGPT等AI系统通过语言数据学习,展示了语言本身蕴含的丰富结构和意义。这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因果关系表达上,还体现在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AI通过学习人类语言,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然而,这些发展也带来了深刻的哲学困惑。例如,ChatGPT虽然能做出令人惊讶的推理,但其“理解”方式与人类截然不同。这引发了对“理解”本质的深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理解?机器的理解是否等同于人类的理解?这些问题不仅关乎AI的发展,更触及了哲学中最核心的认识论问题。

面对AI奇点的临近,哲学家们的态度各不相同,但普遍认为这将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挑战。它不仅关乎技术发展,更涉及人类的本质、意识的起源、理性的边界等哲学基本问题。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科学家制造了奇迹,哲学家却无法解释这个奇迹。”这或许正是AI时代哲学的重要使命:在技术进步的浪潮中,为我们提供必要的反思和引导,帮助人类在与AI共处的新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无论AI奇点最终是否到来,这一讨论本身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对自身、对智能、对未来的理解。它迫使我们重新思考那些看似已成定论的哲学命题,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人类从未停止过思考和追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