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互联网金融催收新规出台,你的通讯录安全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互联网金融催收新规出台,你的通讯录安全了吗?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11
来源
1.
http://legalinfo.moj.gov.cn/zhfxfzzx/fzzxrdtj/202407/t20240708_502030.html
2.
https://tousu.sina.com.cn/complaint/view/17379811040?sld=97165ade831d53aff82df43930d136cd
3.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40515/herald/41ac733d9c6564ec69e0aeb3b81c6b6c.html
4.
https://news.sina.com.cn/c/2024-05-26/doc-inawpprt4957975.shtml
5.
http://www.inewsweek.cn/finance/2024-05-28/22145.shtml
6.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313920164.html
7.
https://www.szhgh.com/falv/Article/zhaiwu/2024-01/970059.html
8.
https://jrj.wuhan.gov.cn/ynzx_57/xwzx/202405/t20240516_2403031.shtml
9.
http://www.jmtv.cn/jmlaw/hkyuqi/270956.html
10.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00831359480.html
11.
https://news.cqnews.net/1/detail/1244560071941881856/h5/content_1244560071941881856.html

“你借钱不还,你的朋友和家人都知道了吗?”
“如果你今天不还钱,我们就把你的欠款信息告诉更多人!”
这些威胁性的催收电话,可能很多人都接到过。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暴力催收现象屡见不鲜,其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就是泄露和滥用借款人的通讯录信息。

01

暴力催收,触目惊心

26岁的刘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仅仅因为逾期还款一天,就遭遇了噩梦般的催收经历。她向某网贷平台借款3100多元,由于收入有限,未能按时还款。催收人员不仅频繁给她打电话,还开始骚扰她的家人和朋友,甚至威胁要上门讨债。这种“狂轰滥炸式”的催收方式,让刘女士整日提心吊胆,严重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

类似的情况并不罕见。在第三方消费者投诉平台上,与“暴力催收”相关的投诉量已经超过50万条。有的借款人反映,即使已经与平台达成延期还款协议,仍会收到催收电话;有的借款人表示,自己的通讯录信息被泄露,导致亲友都接到了催收电话;更有甚者,催收人员会在借款人的小区门口贴大字报,公开其欠款信息。

02

乱象背后:通讯录信息的非法获取与滥用

为什么催收机构能够获取借款人的通讯录信息?这背后涉及一个关键问题:网贷平台对用户信息的过度收集。

许多网贷平台在用户申请贷款时,会要求授权访问手机通讯录、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有些平台还会通过植入木马程序等方式,私自窃取用户数据。这些信息随后被用于催收过程中,甚至被非法出售给第三方催收机构。

03

新规出台:为通讯录安全保驾护航

面对日益严重的催收乱象,监管部门终于出手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为催收行为划定了明确的边界。

《指引》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在处理债务人相关个人信息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特别是对通讯录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进行了详细规定。根据《指引》,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应只向债务人催收,不应向联系人催收。同时,金融机构应当结合催收中涉及消费者权益的事项,对第三方催收机构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经营资质、合法合规运营、持续经营状况、内部控制、专业能力、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作业环境和社会责任等八个方面。

04

如何保护你的通讯录安全?

新规的出台无疑为借款人提供了有力的保护,但作为普通用户,我们自己也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1. 谨慎授权:在申请贷款时,仔细阅读用户协议,不要轻易授权平台获取通讯录等敏感信息。
  2. 选择正规平台:避免使用非法网贷平台,选择有资质、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
  3. 及时维权:如果遭遇非法催收,保留证据,向相关部门投诉或报警。
  4. 提高防范意识:不要随意注册不明网络平台,不要使用不正规的网贷平台。
05

新规能否真正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

从内容来看,《指引》的出台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不仅规范了催收行为,还强化了对借款人隐私权的保护。但要真正落实这些规定,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 金融机构应严格遵守新规,加强对第三方催收机构的管理
  • 监管部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 借款人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正规渠道借贷
  • 社会各界应共同监督,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规的实施,催收行业的乱象将得到有效遏制,用户的通讯录安全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