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奔车朽索”:魏征如何劝谏唐太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奔车朽索”:魏征如何劝谏唐太宗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0%8F%E5%A4%AA%E5%AE%97%E5%8D%81%E6%80%9D%E7%96%8F/4486497
2.
http://dangjian.people.com.cn/BIG5/n/2015/0609/c117092-27124748.html
3.
http://m.sohu.com/a/474399129_120089822/?pvid=000115_3w_a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81%E6%B8%90%E7%96%8F/3809885
5.
https://www.sohu.com/a/378789519_550962
6.
https://dict.baidu.com/shici/detail?pid=aaa7f81c6d4a45319a350486649dc747
7.
https://m.renrendoc.com/paper/249472009.html
8.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_363a0314cb01.aspx
9.
https://www.gushiwen.cn/gushiwen_1fe6c15526.aspx
10.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3827a21544f0.aspx
11.
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2471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这句振聋发聩的警示,出自唐代名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贞观十一年(637年),面对唐太宗逐渐滋生的奢靡之风,魏征以这篇奏疏,为这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明君敲响了警钟。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呈给唐太宗的奏章,其核心在于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此时的唐太宗,已不再是从前那位励精图治的开国君主。随着国力强盛,他开始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敏锐地察觉到这种变化,深感忧虑,于是上疏进谏。

在这篇奏疏中,魏征用“奔车朽索”这一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国家治理的根本之道。他指出,如果国家治理不重视根本,就如同用腐朽的绳索驾驭飞驰的马车,危险就在眼前。这个比喻源自《尚书·五子之歌》中的“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形象地描绘了危险的情境,警示唐太宗要时刻保持警醒。

魏征进一步阐述道:“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他提醒唐太宗,历代君主在创业之初都能兢兢业业,但一旦功成名就,往往容易懈怠,最终导致国家衰败。因此,必须始终保持警惕,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面对魏征的直言进谏,唐太宗展现了一位明君应有的气度。他不仅没有怪罪魏征,反而虚心接受了他的建议。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在读完《谏太宗十思疏》后,感叹道:“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还常常引用“载舟覆舟”的比喻来告诫太子,显示出对魏征谏言的深刻认同。

魏征的这次进谏,对唐朝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太宗及时调整政策,重新重视民生,遏制了奢靡之风的蔓延。这种君臣之间的良性互动,为“贞观之治”的延续奠定了基础。

“奔车朽索”的警示,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现实意义同样不容忽视。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企业管理,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当成功和繁荣来临时,人们往往容易忘乎所以,忽视潜在的风险。魏征的谏言提醒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关注事物发展的根本,才能避免危机,实现长治久安。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这句跨越千年的警示,至今仍在耳边回响。它不仅是对古代帝王的劝诫,更是对现代人的一声警钟: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切不可忘记根本,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