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拥抱人民币:从货币崩溃到贸易新机遇
津巴布韦拥抱人民币:从货币崩溃到贸易新机遇
2008年,津巴布韦发行了面值100万亿的纸币,创下世界纸币最大面额纪录。这张纸币上密密麻麻的“0”见证了这个国家曾经的经济困境。从“非洲面包篮子”到恶性通胀,津巴布韦的经济崩溃堪称21世纪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是200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时任总统穆加贝推行“快速土地改革”政策,强制征用白人农场,导致农业生产急剧下滑。随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暂停了对津巴布韦的贷款和援助,美国也通过《津巴布韦民主与经济恢复法案》对其进行制裁。
在经济崩溃的边缘,津巴布韦政府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2009年,津巴布韦宣布放弃本国货币,转而使用包括美元、南非兰特、欧元等在内的多种外币。2014年,人民币也被纳入法定货币体系,成为津巴布韦的第九种法定货币。
然而,人民币在津巴布韦的实际使用情况并不理想。据新华社驻哈拉雷记者许林贵介绍,由于国际结算惯例等原因,当地市场上实际上只流通美元。尽管津巴布韦政府试图推行“去美元化”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截至2023年11月,津巴布韦元对美元汇率已贬至1:6000,导致民众和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美元进行交易。
尽管如此,中津两国的贸易往来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3年,中津双边贸易额达到31.2亿美元,同比增长29.9%,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对津援助和投资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矿业等。津巴布韦外交与国际贸易部长阿蒙·穆尔维拉表示,中方投资为津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创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人民生活。
然而,津巴布韦的经济复苏之路仍充满挑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津巴布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79.63亿美元,人均GDP仅为1730美元。年通胀率高达21.63%,外债总额达126.88亿美元。尽管政府已启动第一个国家发展五年规划,致力于发展农业、采矿业等关键领域,但本币持续贬值、通胀严重等问题仍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津巴布韦政府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2023年9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津两国签署了经贸交流合作文件,这将进一步促进两国贸易往来。津巴布韦政府也表示将为投资者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
尽管人民币在津巴布韦的实际使用情况并不理想,但中津两国的贸易往来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仍需时间,而中津两国的经贸合作则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津巴布韦经济的逐步复苏,人民币在该国的使用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