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赋能甘薯产业:辽宁省农科院的创新实践
智能技术赋能甘薯产业:辽宁省农科院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在甘薯研究领域持续领跑,通过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突破了种质资源的"卡脖子"问题,还推动了小甘薯向大产业的华丽转身。
种质资源创新:智能育种引领突破
辽宁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作为东北地区实力最强的甘薯种质研究机构,建立了完善的脱毒薯苗制备体系,并储备了丰富的优质种质资源。在与大连市农科院的合作中,双方共同推进分子遗传选育技术,成功选育出多个优质品种。其中,"辽寒薯3号"的培育尤为引人注目,该品种不仅填补了大连地区自主甘薯品种的空白,更以其优异的耐寒性能,为北方寒区甘薯种植开辟了新路径。
栽培技术创新:智能监测提升效率
在栽培技术方面,辽宁省农科院积极推广智能监测和精准管理技术。例如,在阜新市彰武县,专家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和科技下乡活动,推广了《寒地甘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种植方法。同时,大连市在甘薯主产区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覆盖面积达3万余亩。这种智能化管理方式不仅优化了资源利用效率,还显著提升了甘薯产量和品质。据数据显示,应用该技术后,每亩可增产800斤左右,节本增收约1400元。
病害防治创新:智能预警保障安全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辽宁省农科院开发了智能预警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测甘薯生长环境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实现了精准防控。这种智能化管理方式不仅优化了资源利用效率,还显著提升了甘薯产量和品质。据数据显示,应用该技术后,每亩可增产800斤左右,节本增收约1400元。
产业链延伸:智能加工提升价值
辽宁省农科院还积极推动甘薯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在大连瓦房店市阎店乡,通过引进智能加工设备和工艺,开发出粉条、预制菜等高附加值产品。目前,当地已推出"薯香坊"、"好薯记"等知名品牌,并加速推进年产320吨预制菜基地建设,有效提升了甘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科技服务:智能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辽宁省农科院还积极构建智能化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通过建立甘薯种质资源数据库和智能决策系统,农民可以在线获取品种推荐、栽培指导和市场信息。此外,专家团队还通过网络直播、在线培训等方式,将最新科技成果直接送达田间地头,惠及更多农户。
辽宁省农科院在甘薯研究领域的创新实践,充分展现了智能技术对现代农业的深远影响。从种质资源创新到产业链延伸,智能技术不仅优化了甘薯生产的各个环节,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科技动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辽宁省农科院将在智能农业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