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衣大炮:明朝武器的逆袭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衣大炮:明朝武器的逆袭之路

引用
腾讯
16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00703A0HQB300
2.
http://www.xinhuanet.com/mil/2018-02/12/c_129811301.htm
3.
https://www.sohu.com/a/710786825_121253014
4.
https://www.sohu.com/a/403599337_120636921
5.
http://www.81.cn/gfbmap/content/2020-07/30/content_267267.htm
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A%A2%E5%A4%B7%E5%A4%A7%E7%82%AE/1672490
7.
http://www.people.com.cn/24hour/n/2012/1208/c25408-19832443.html
8.
https://m.gmw.cn/2022-05/27/content_1302967062.htm?source=sohu
9.
https://acsdevmini2.chiculture.org.hk/sc/china-five-thousand-years/3985
10.
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fbc778d594222e1876e1a5fb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6%9C%9D%E8%BB%8D%E4%BA%8B
12.
http://epaper.lnd.com.cn/lswbepaper/pad/con/202303/29/content_186186.html
13.
http://m.3233.cn/n/8492-179404.html
1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4%85%E8%A1%A3%E5%A4%A7%E7%82%AE
15.
http://news.sina.cn/2018-02-12/detail-ifyrkzqr2255989.d.html?from=qudao
1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801/07/26561818_1090778973.shtml

明朝建立之初,在火器方面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火器发展逐渐落后。然而,明军在实战中感受到了外国火器的威力后,开始积极仿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红衣大炮”。这种火炮不仅在抗倭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对抗后金军时立下赫赫战功。尽管如此,由于缺乏科学思想指导及政治军事体制僵化等原因,明朝最终未能实现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的飞跃,错失了跟上世界武器发展潮流的机会。

01

从领先到追赶:红衣大炮的引进

明朝初期,火器制造技术已相当发达。《火龙神器阵法》记载了多种火器科技,包括地雷、水雷、火绳枪等。然而,随着西方火器技术的迅速发展,明朝原有的优势逐渐丧失。1522年,葡萄牙人在屯门海战中展现出的火器优势,让明军意识到技术差距。随后,日本通过学习葡萄牙火器技术,迅速建立起强大的火枪队,进一步加剧了明朝的压力。

红衣大炮的出现,为明朝火器发展带来了转机。这种火炮最早由荷兰船只带入中国,但实际上是由英国制造。据《明史》记载:“万历中,通判华光大奏其父所制神异火器,命下兵部。其后,大西洋船至,复得巨炮,曰红夷。长二丈余,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数十里。”

红衣大炮的引进并非一帆风顺。在朝廷内部,保守派与“火器派”展开了激烈争论。保守派坚决反对引进外来武器,认为这会动摇明朝的军事传统。然而,1626年的宁远之战改变了这一局面。明军在袁崇焕的指挥下,利用红衣大炮成功击退后金军,重创努尔哈赤。这场胜利不仅让明熹宗朱由校大喜,还促使他封红衣大炮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

02

宁远之战:红衣大炮的实战应用

宁远之战是红衣大炮在实战中大放异彩的典型战例。明军在袁崇焕的指挥下,将11门红衣大炮布防于宁远城上。据《明熹宗实录》记载:“据山海关主事陈祖苞塘报,二十四、五两日虏众五六万人力攻宁远,城中用红夷大炮及一应火器诸物奋勇焚击,前后伤虏数千,内有头目数人,酋子一人,遗弃车械钩梯无数。”

红衣大炮的威力令人震撼。据宋应星描述:“红夷炮铸铁为之,身长丈许,用以守城。中藏铁弹并火药数斗,飞激二里,膺其锋者为齑粉。凡炮熟引内灼时,先往后坐千钧力,其位须墙抵住,墙崩者其常。”

红衣大炮的先进性在于其设计和制造工艺。它采用以铳口空径为标准的铸造技术,确保了火炮的标准化和安全性。据学者刘鸿亮推算,红衣大炮的射程可达十里之内,有效射程为七到八里。这种火炮不仅威力巨大,而且射程远、命中率高,成为明朝对抗后金军的重要武器。

03

从辉煌到衰落:明朝火器发展的困境

尽管红衣大炮的引进和仿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明朝火器发展最终未能持续。据统计,明末仿制出的大中小型红衣大炮达400余门,部分精锐军队中火器手的比例高达60%。然而,这些成果并未能改变明朝最终的军事命运。

明朝火器发展停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军事制度的固化是一个重要因素。权臣干政和地方军阀割据使得军事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朝廷对火器的控制力不足,无法统一协调各地火器的生产和使用。其次,儒家思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儒家强调仁爱和平,对热兵器这类杀伤力较大的武器持保守态度,社会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上,而非军事技术发展。最后,明朝缺乏科学思想的指导,仅停留在模仿层面,未能真正掌握火器制造的核心技术。

与西方相比,明朝火器发展的差距日益明显。西方在文艺复兴后出现了科学发展,并兴起了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火器水平迅速超越中国。而明朝虽然能仿制西方火器,但未能实现技术创新,最终在军事变革中落后于西方。

明朝火器发展的历程,尤其是红衣大炮的引进和应用,展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发展的曲折道路。从最初的领先地位到后来的追赶,再到最终的停滞,这段历史不仅反映了技术发展的起伏,更折射出一个王朝兴衰的深层原因。明朝错失了从冷兵器到热兵器飞跃的宝贵机遇,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