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藏》435周年:千年佛典的艺术魅力
《径山藏》435周年:千年佛典的艺术魅力
近日,“径山藏·嘉兴藏”刊刻435周年系列主题活动在浙江杭州径山万寿禅寺举行,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事,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纪念活动,更是一次对中华文化瑰宝的深度挖掘与传承。
千年佛典的传奇历程
《径山藏》因刻藏与贮藏经板地点主要在浙江余杭径山而得名,又因其装帧形式与发行流通地也被称为《方册藏》《嘉兴藏》。《径山藏》内容广博宏富,包括正藏、续藏和又续藏,仅以目前收集到的经籍数量计算,2016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的《径山藏》共收录佛教典籍2656种,近13000卷,是历代汉文大藏经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刻本大藏经,被喻为中国近世佛教研究的“敦煌发现”“佛典史料宝库”。
精美绝伦的版画艺术
明代佛教版画鼎盛,《径山藏》卷首还多刻有佛像、龙牌记等版画,图形绘制精美,版刻庄严敬重。表达佛经典籍庄严肃穆的同时,呈现了明清传统版刻艺术之美。
在此次系列纪念活动中的“第二届径山藏·嘉兴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学者李巍介绍了版画的样式类型:“这些版画中一类是作为扉画的常见样式,并配有相应的牌记,其中包含一佛二弟子像,一佛二菩萨以及僧人童子像。这些像有较为固定的版式,也有一些细节变化和组合;第二类是单独出现的经变图,如《华严经》《西方净土图》《弥陀经图》《准提净业》图等经变图,这些图像内容与经文密切相关,布局合理,造型精妙。此外,《径山藏》中收录不少僧人写经图,还有禅师法师像赞(如法藏、栗如禅师,一揆禅师等等),这些僧人形象既有符合大众对于高僧大德道心坚固、清净自在的固定印象,体现出具有共性的审美追求,又有精心设计、符应僧人具体样貌的个性化艺术处理。”
现代保护与传承
在浙江杭州径山万寿禅寺,径山禅寺藏经楼图书馆中保存的《径山藏》佛典,古籍经板(局部)等珍贵文物,向世人展示了这部千年佛典的不朽魅力。
“径山藏·嘉兴藏”刊刻435周年系列主题活动分别在浙江杭州径山万寿禅寺、浙江图书馆之江馆相继举行。主题活动囊括学术研讨、文化特展、古籍保护培训、数字传承、遗址恢复等,从文献挖掘、追溯历史、人才培养等多重角度,进一步挖掘与传承《径山藏》这一珍贵历史遗产的文化价值。
新增大量中土著述的意义何在?方广锠教授强调:“从印度翻译而来的佛教典籍固然重要,而中国人写的佛教典籍,体现了中国人在接受印度佛教之后,如何理解、传播佛学,对于后人理解、研究佛教有着特殊意义。以前编藏的僧人都觉得唯有佛陀所言才可入藏,中国人的撰述不收,因此大量中国佛教典籍亡佚,非常可惜。所以《径山藏》的价值在整个中国藏经发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
《径山藏》不仅是历代汉文大藏经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刻本大藏经,还集结了明清时期的学术、文化与艺术精华。通过学术研讨、文化特展等活动,进一步挖掘并传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价值。
《径山藏》的续藏又续藏部分,除了新增大量中土著述,还有为数颇丰的经典注解与文集创作、仪轨类典籍。尤其是典籍的随函附属文献极具特色,如校讹、音释、凡例、科判、刊记等,为史学、语言文学等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径山藏》因刻藏与贮藏经板地点主要在浙江余杭径山而得名,又因其装帧形式与发行流通地也被称为《方册藏》《嘉兴藏》。《径山藏》内容广博宏富,包括正藏、续藏和又续藏,仅以目前收集到的经籍数量计算,2016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的《径山藏》共收录佛教典籍2656种,近13000卷,是历代汉文大藏经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刻本大藏经,被喻为中国近世佛教研究的“敦煌发现”“佛典史料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