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头坡抢花炮:千年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新生
孙头坡抢花炮:千年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新生
2025年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中和镇孙头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壮族抢花炮活动。一大早,村子里就响起了鞭炮声,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舞龙舞狮队在村中巡游,热闹非凡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位在场的人。
历史渊源:数百年传承的壮族文化瑰宝
据史料记载,壮族抢花炮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时期的广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最初,这项活动是在冬季丰年时举行的庙会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壮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传统民俗。
抢花炮被誉为“东方橄榄球”,其比赛形式与西方橄榄球有异曲同工之妙。比赛时,参与者分为若干组,每组8-10人,自由组合。主炮点燃后,荷花状的炮环喷射而出,各组队员便展开激烈的争夺。抢到炮环的一方不仅获得奖金和彩镜、彩环,更被认为能带来一年的好兆头。
盛大场面:万人空巷的民俗盛宴
下午4时,随着一声巨响,主炮被点燃,七彩的烟花冲天而起。40余亩的田地里,村民们早已严阵以待。当炮环从主炮中喷射而出时,抢炮者们一拥而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村道旁、田垄边、房屋上,到处站满了翘首以盼的观众,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今年的花炮头炮最终被孙头坡村民孙科谌抢得。按照传统,新“炮头”产生后,还炮组纷纷敬酒祝贺,随后由龙狮八音队护送“炮头”回家。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抢得头炮的人家将在来年制作更大的花炮,以示庆祝和传承。
传承发展:年轻一代的接力
在活动现场,不难发现许多年轻的身影。18岁的壮族青年方剑就是其中的一员。虽然今年他所在的广何村队只获得了第三名,但这位年轻的队长已经下定决心,要在明年带领队伍夺得冠军。
“我很开心能参与这项活动,它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方剑说,“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参与抢花炮,让这项非遗文化代代相传。”
保护与展望:非遗文化的新生
2021年,壮族抢花炮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无疑为这项传统民俗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抢花炮不仅在广西各地广泛开展,还成为了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重点竞赛项目。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项传统活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制作花炮的手艺人越来越少,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参与度有所下降。但令人欣慰的是,像方剑这样的年轻人正在接过传承的接力棒,为这项古老的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