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科普:父母子女共同购房,产权归属如何认定?
法律科普:父母子女共同购房,产权归属如何认定?
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许多年轻人在购买自己的住房时,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持。有些父母会直接给子女提供购房资金,有些父母则会与子女共同出资购买房产,并在房产证上登记自己的名字。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和子女之间发生纠纷,或者子女与配偶离婚,那么房产的产权归属如何认定呢?
案例摘要
小王和小李是一对夫妻,结婚后想买一套房子安家。由于他们的收入有限,他们向双方父母求助。
小王的父母给了他们20万元作为首付款,小李的父母则以自己的名义与小王、小李共同贷款了80万元,并在房产证上登记了三个人的名字,分别占有50%、25%、25%的份额。
双方约定,贷款利息由小王和小李承担,还款本金由小李的父母承担50%,小王和小李各承担25%。
几年后,小王和小李因为感情不和决定离婚。在分割财产时,他们对房产的归属发生了争执。
小王认为,他应该分得50%的房产份额,因为他的父母已经给了他们20万元作为首付款,而且他也参与了贷款还款。
小李认为,她应该分得75%的房产份额,因为她的父母不仅参与了贷款还款,而且还在房产证上登记了自己的名字。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最终将此事诉至法院。
争议焦点
一、父母给子女提供购房资金是否构成赠与?
二、父母与子女共同购房时,在房产证上登记名字是否代表拥有产权?
律师说法
针对第一个争议点,我们需要从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来判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赠与人无偿将财产转让给受赠人,并明示不要求回赠或者其他报酬的,当事人之间形成赠与合同。”
也就是说,赠与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 赠与人无偿将财产转让给受赠人;
- 赠与人明示不要求回赠或者其他报酬;
- 当事人之间形成合同。
在本案中,小王的父母给了他们20万元作为首付款,是否构成赠与呢?这取决于小王的父母是否明示不要求回赠或者其他报酬,以及是否与小王和小李形成了合同。
如果小王的父母只是暂时借给他们钱,或者有其他的约定,那么就不构成赠与,而是借款或者其他合同。
如果小王的父母确实无偿将钱转让给他们,并且没有任何附加条件,那么就构成赠与,而且赠与的对象是小王和小李共同所有的。
针对第二个争议点,我们需要从房产登记制度和产权证明的角度来分析。根据规定:“不动产登记机构依照法律规定登记不动产的权属、用途、面积、位置等事项,发给不动产权证书。”
也就是说,房产登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不动产的权属和其他事项,而房产证是不动产权属的重要证明。但是,房产证并不是唯一的证明,也不是决定性的证明。
根据规定:“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示。公示的方式有登记、交付等。”
也就是说,物权的设立等行为,除了登记之外,还可以通过交付等方式公示。因此,在判断房产的产权归属时,不能单纯依据房产证上的名字,还要考虑当事人之间的实际意思表示和行为表现。
在本案中,小李的父母以自己的名义与小王、小李共同贷款了80万元,并在房产证上登记了三个人的名字,是否代表他们拥有50%的房产份额呢?
这取决于他们与小王、小李之间是否有其他的约定或者证据。如果他们只是为了方便贷款或者保护子女利益而登记自己的名字,并没有实际出资或者享有房屋使用权等,那么就不能认定他们拥有房产份额。
如果他们确实参与了出资或者享有房屋使用权等,并且与小王、小李达成了共同拥有房产份额的合意,那么就可以认定他们拥有房产份额。
结语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法律建议:
- 父母给子女提供购房资金时,最好能够明确表示是否构成赠与,并且签订书面合同,以免日后发生纠纷;
- 父母与子女共同购房时,在房产证上登记名字并不一定代表拥有产权,还要看当事人之间是否有其他约定或者证据;
- 子女在分割财产时,应该尊重父母对房产的合法权益,并且尽量通过协商解决问题,避免诉诸法院。
总之,父母子女共同购房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也可能引发一些复杂的法律问题。我们建议大家在购房前做好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并且签订清晰的书面合同,以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同时,在遇到问题时,应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公正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