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回归的Matlab代码实现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线性回归的Matlab代码实现详解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m0_72300717/article/details/142850982
一、前言
本教程将使用Matlab 2020a实现线性回归算法。虽然版本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m代码应该都能运行。需要注意的是,Simulink对版本的要求可能更高一些。
二、任务描述
基于线性回归的理论推导,本教程将用代码实现线性回归,并分析预测结果。同时,我们将探讨学习率和迭代次数对系统收敛速度和代码运行速度的影响。
三、代码实现
我们将通过一个房价预测的案例来研究单变量线性回归,即输入特征只有一个(房屋面积)。首先,使用一次函数生成相关样本数据:
% ----------------------原始数据集---------------------- %
x = linspace(0, 1000, 200); % 生成横坐标(房屋面积)数据
y = 1.5 * x + 100; % 生成房价
data = [x; y]; % 组合成二维数据
为了模拟现实情况中的数据噪声,我们需要对样本添加噪声:
noise_level = 30; % 定义噪声参数
noise = noise_level * randn(size(data)); % 生成与数据相同大小的高斯噪声
noisy_data = data + noise; % 将噪声添加到数据中
noisy_x = noisy_data(1,:); % 添加噪声后的特征(房屋面积)
noisy_y = noisy_data(2,:); % 添加噪声后的结果(房价)
在进行梯度下降迭代之前,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std_x = (noisy_x - mean(noisy_x)) / std(noisy_x); % 标准化x
std_y = (noisy_y - mean(noisy_y)) / std(noisy_y); % 标准化y
接下来是梯度下降迭代的核心代码:
% ------------------------------主循环代码-------------------------------
for i = 1 : iteration_num
y_pred = theta1 * std_x + theta0; % 预测值
% 计算梯度
d_theta1 = (1/m) * (theta1 * sum(std_x.^2) - sum((std_y - theta0) .* std_x));
d_theta0 = theta0 - (1/m) * sum(std_y - theta1 * std_x);
% 更新参数
theta1 = theta1 - alpha * d_theta1;
theta0 = theta0 - alpha * d_theta0;
loss = (1/m) * sum((y_pred - std_y).^2); % 计算损失
J_history(i) = loss;
end
迭代结束后,需要对参数进行反归一化处理:
% 反归一化后,才是真正的theta0和theta1
theta1 = theta1 * (std(noisy_y) / std(noisy_x)); % 恢复原始斜率
theta0 = mean(noisy_y) - theta1 * mean(noisy_x); % 恢复原始截距
四、输出结果与分析
下图展示了迭代500次后的预测结果,绿色的回归线与数据点基本吻合,说明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此外,迭代500次的损失函数收敛图显示,损失值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呈现收敛状态。
以下是Matlab命令窗口打印的数据结果:
迭代次数:500次
loss损失:0.011024
最终线性回归方程:y = 1.49x + 104.89
theta1 = 1.49, theta0 = 104.89
通过绘制损失函数的图像,可以发现最终的损失函数J有一个全局最小点。
五、完整程序代码
clc;
clear;
close all;
% ----------------------原始数据集---------------------- %
x = linspace(0, 1000, 200); % 生成横坐标(房屋面积)数据
y = 1.5 * x + 100; % 生成房价
data = [x; y]; % 组合成二维数据
% -------------------------变量------------------------ %
iteration_num = 500; % 迭代次数
noise_level = 30; % 定义噪声参数
theta1 = 0; % 初始化斜率
theta0 = 0; % 初始化截距
alpha = 0.01; % 学习率
m = length(y); % 样本数量
J_history = zeros(iteration_num, 1); % 记录每次迭代的损失值
noise = noise_level * randn(size(data)); % 生成与数据相同大小的高斯噪声
noisy_data = data + noise; % 将噪声添加到数据中
noisy_x = noisy_data(1,:); % 添加噪声后的特征(房屋面积)
noisy_y = noisy_data(2,:); % 添加噪声后的结果(房价)
std_x = (noisy_x - mean(noisy_x)) / std(noisy_x); % 标准化x
std_y = (noisy_y - mean(noisy_y)) / std(noisy_y); % 标准化y
% ------------------------------主循环代码-------------------------------
for i = 1 : iteration_num
y_pred = theta1 * std_x + theta0; % 预测值
% 计算梯度
d_theta1 = (1/m) * (theta1 * sum(std_x.^2) - sum((std_y - theta0) .* std_x));
d_theta0 = theta0 - (1/m) * sum(std_y - theta1 * std_x);
% 更新参数
theta1 = theta1 - alpha * d_theta1;
theta0 = theta0 - alpha * d_theta0;
loss = (1/m) * sum((y_pred - std_y).^2); % 计算损失
J_history(i) = loss;
end
% ------------------------------绘制图像1------------------------------- %
subplot(2, 1, 1); % 创建两个子图
plot(noisy_data(1,:), noisy_data(2,:), '.b');
grid on; % 添加网格
xlim([0, 1000]); % 设置x轴范围
ylim([0, 1800]); % 设置y轴范围
hold on; % 保持图形,防止被后续图形覆盖
% 反归一化后,才是真正的theta0和theta1
theta1 = theta1 * (std(noisy_y) / std(noisy_x)); % 恢复原始斜率
theta0 = mean(noisy_y) - theta1 * mean(noisy_x); % 恢复原始截距
y_fit = theta1 * noisy_x + theta0; % 计算回归线的 y 值
plot(noisy_x, y_fit, '-g', 'LineWidth', 2); % 绘制回归线
title('运行结果'); % 标题
xlabel('房屋面积'); % 横坐标标签
ylabel('房屋价格'); % 纵坐标标签
legend('数据点', '回归线'); % 图例
hold off;
% ------------------------------绘制图像2------------------------------- %
subplot(2, 1, 2); % 创建两个子图
plot(1 : iteration_num, J_history, '-r', 'LineWidth', 2);
grid on; % 添加网格
title('损失函数收敛图'); % 标题
xlabel('迭代次数'); % 横坐标标签
ylabel('损失值'); % 纵坐标标签
% ------------------------------输出结果------------------------------- %
fprintf('迭代次数:%d次\n', iteration_num);
fprintf('loss损失:%.6f\n', loss);
fprintf('最终线性回归方程:y = %.2fx + %.2f\n', theta1, theta0);
fprintf('theta1 = %.2f, theta0 = %.2f\n', theta1, theta0);
% -----------------------------END OF FILE---------------------------- %
六、学习率的影响
学习率(α)对模型的收敛速度和效果有重要影响。以下是不同学习率下的实验结果:
- α = 0.01
- α = 0.002
- α = 5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α越小,模型收敛的速度越慢,需要通过增加迭代次数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当α取值不当时,模型可能无法收敛。因此,选择合适的学习率和迭代次数对于提高代码运行效率和预测结果至关重要。
热门推荐
如何办理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来看专业解答→
小细胞肺癌,国内外治疗方案大比拼(2025.3版)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如何有效进行侵权取证
草坪下面可以铺防草布吗
首次“出海”!无锡鼋头渚樱花“绽放”布达佩斯
身体发黄:潜在疾病的警示信号
宇宙的存在是必然还是巧合?如果是巧合人类该有多幸运!
克罗内克积:矩阵乘积新领域的开拓者
建国大业演员表2017:星光熠熠,再现辉煌历史
共创未来,无人机产学研校企合作技术详解
二项式定理知识点总结: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
咳嗽喉咙痛怎么办?咽口水都痛怎么缓解
双导师制: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5年女职工流产假最新规定及生育津贴详解
销售管理如何检查
销售如何管理好客户关系
大模型分类1—按应用类型
造谣诽谤是否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员工诋毁公司:企业如何应对职场诽谤与法律保护
思考能力的提升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开始
冬瓜做汤怎么做好吃又简单
"乌梅汤"爆火出圈!医生提醒:中药代茶饮不要随便喝
四开门冰箱尺寸一般是多少?四开门冰箱怎么选比较好?
亚马逊自发货如何选择合适的物流渠道?全球贸易物流方式解析
一文盘点:COPD患者的肺康复治疗
商家将福寿螺冒充田螺卖?分辨方法看这里
蒙顶甘露:中国最古老的名茶
申请再审的规则是什么?全面解析再审制度
二手房燃气表可以改吗?更换流程及费用详解
现役军人复员条件:法律规定与实务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