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壮族抢花炮”:千年民俗展新颜
南宁市“壮族抢花炮”:千年民俗展新颜
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中和镇孙头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壮族“抢花炮”活动。一大早,孙头坡张灯结彩、彩旗招展,处处洋溢着喜庆气氛。好客的村民备上好酒好菜,呼朋唤友前来参加这场传统盛会。
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壮族抢花炮”起源于明末清初,已有数百年历史,主要在广西壮族地区流传。据记载,最早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上帅镇举办,冬季丰年举行。抢花炮的人,八至十人一组,自由组合。据说谁抢到制有特别标记的彩环,谁(包括他的同族人)就能得到好兆头。彩环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古人们不顾受苦受累,都要尽力抢夺。
这项活动不仅是传统体育竞技,更是一种祈福仪式。通过激烈的抢花炮比赛,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1年,“壮族抢花炮”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广西壮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活动流程与规则
“壮族抢花炮”分为“还炮”“抢炮”“送炮”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仪式和规则。
还炮
当天上午9时,去年抢得头炮的村民怀抱福牌,带领舞龙队、醒狮队、八音队等队伍进行环村大巡游。村民们燃放鞭炮、敲锣打鼓,场面十分壮观。巡游结束后,队伍前往当地老庙开展祈福活动,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喜乐。
抢炮
下午5时,活动进入高潮环节。在40余亩的田地里,七彩的烟花升空,村道旁、田垄边、房屋上到处站满了翘首以盼的村民群众。随着主炮台“嘭”的一声巨响,主炮里的炮环冲天而起,抢炮者一拥而上,争抢头炮。抢炮过程你来我往,激烈拼抢,观众则随着比赛的跌宕起伏或惊叫或欢呼或鼓掌。
送炮
抢得头炮的勇士在团队的协助下冲往开村纪念亭,亭内顿时钟鼓齐鸣,鞭炮齐响,人们欢呼庆贺新炮主的产生。随后,龙狮八音队护送“炮头”到家。按照传统,抢得头炮的人将收获新一年的好彩头,来年过节时,那家要再做一个更大更好的花炮来庆祝节日、传递信念,预示村坡年年五谷丰登、好运连绵。
2024年活动亮点
2024年的活动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现代元素,吸引了数万游客前来观看。
- 上午9时:去年的“炮头”怀抱“福牌”,带领舞龙醒狮队、八音锣鼓队、民俗方块队等团队,前往当地老庙开展祈福活动。
- 临近中午(约11时):巡游队伍回到孙头坡中心球场,进行舞龙舞狮、腰鼓等民俗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 下午5时:活动进入高潮环节——“抢花炮”。田垌上彩旗飘飘,村民欢呼雷动、摩拳擦掌,准备争夺“炮首”。随着主炮台“嘭”的一声巨响,主炮里的炮环冲天而起,抢炮者一拥而上,纷纷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争抢头炮。
当天晚上,孙头坡还安排了幻彩烟花秀和精彩的文艺汇演,为前来观赏的游客准备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
文化传承与未来发展
“壮族抢花炮”作为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娱乐性和浓郁民族特色。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的推动下,这项活动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抢花炮代表性传承人孙子奇表示:“我们将结合本地的传统文化习俗,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和传承‘壮族抢花炮’,让这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这项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了展示广西壮族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壮族抢花炮正逐渐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