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复旦直博政策引热议:中国籍留学生的春天来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复旦直博政策引热议:中国籍留学生的春天来了?

引用
新浪网
8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2-13/doc-inekhueq8680835.shtml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9PBBMB0550LJ66.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9B5HFP05258BRJ.html
4.
https://www.sohu.com/a/858690622_665455
5.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12A03SAK00
6.
https://news.ycwb.com/2025-02/13/content_53234413.htm
7.
https://finance.sina.cn/2025-02-13/detail-inekhueq8680835.d.html?vt=4&pos=108
8.
https://igpp.fudan.edu.cn/b7/55/c18212a702293/page.htm

2月9日,复旦大学发布了一项面向海外一流高校中国籍优秀本科毕业生的直博招生政策,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这一政策不仅体现了复旦大学在全球化背景下吸引顶尖人才的决心,也折射出当前国际政治环境下中国高等教育的战略调整。

01

政策要点:严格选拔,优中选优

根据复旦大学发布的招生公告,此次直博政策主要面向两类学生:一是就读于世界排名前100位高校的中国籍优秀本科毕业生;二是就读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籍优秀本科毕业生。申请者需要提交本科阶段成绩单、推荐信等材料,并通过资格审查、材料审核和综合考核(含面试)等环节。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招生采取“申请-考核”制,不设全国统考,且在报名阶段不填写导师,录取后根据师生互选结果确定导师。

02

争议焦点:公平性引发热议

政策一经发布,立即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质疑这种招生方式可能增加不公平的可能性,认为“留学生多是学习差的有钱人”,甚至担心这会成为“关系户”的捷径。还有人担忧这会导致学校资源向留学生倾斜,影响其他学生的机会。

03

专家解读:打破刻板印象,回应公平质疑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他指出,复旦大学的直博招生政策在招生程序上与国内博士招生并无区别,均采用申请考核制,包含面试、笔试、答辩等环节,确保公平公正。而且与国内招博士会先确定导师不同,此次复旦大学的招生文件里指明,报名阶段不填导师,在录取阶段根据师生互选结果确定导师,这样其实更有利于防范我们想象中的一些东西。

对于网友所质疑的直博生不用经历硕士研究生阶段,不用参加全国统考,更容易滋生腐败的质疑,陈志文称,这属于无稽之谈,也是对学术人才培养阶段不熟悉的误解。优秀本科生从事学术研究,一般就直接读博士,硕士并非必须经历的过程。比如美国,优秀本科生读研究生,基本是博士,硕士绝大多数都是应用型硕士,即专硕。学术型硕士很少,基本是作为博士退出机制。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精英教育时代,硕士长期充当了学术人才的培养职能,即博士阶段。伴随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我国的学术研究生培养也逐渐转向博士阶段。2020年起,国家明确规定,新增硕士点原则是只增加专硕。同时,大幅扩张博士培养规模,最近几年增长比例都在10%以上。著名高校博士招生量大幅增长,因此就出现了“学硕停招”的新闻,主要原因就是学术研究生全面转向博士。在研究生推免中,“直博”比例大幅增长。总之一句话,本科---博士是国际常规,也是我们目前优秀本科生的常规路径。

“博士严格讲是科研人员,在美国高校的统计中,博士一般不会作为学生统计的。美国高校中经常把导师称为老板,就是因为这层关系:教授有钱就可以多招收(雇佣)初级的科研人员----博士研究生,而产出就是各种科研成果。在中国,我们的博士招生名额实际上非常有限,一个复旦的普通教授,一年可能就一个指标,这种情况下,你招一个关系户,那谁给你干活儿?不会干活儿岂不是耽误自己的事?更何况招生过程中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纪律监督,在培养过程中还有质量控制,比如论文抽查,如果博士毕业延期了,论文抽查过不了,导师都得受罚。” “设身处地想一想,即便抛开其他一切纪律与监督,质量控制,一个老板一年只有一个用人指标,他会雇佣一个能力差干不了活的人吗?自己科研耽误了只是一方面,毕不了业,导师是第一责任人,怎么办?虽不能绝对保证,但99%的导师都不会这么做。”他说。

04

国际背景:应对西方科技封锁的重要举措

复旦大学为何会在近几年出台这一政策?陈志文指出,其有着重要的国际政治背景。他表示,2016年美国与中国开打贸易战的同时,同步推进了科技战与人才遏制战略。近年来,美国拜登政府联合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遏制政策,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对中国学生赴美学习理工科,尤其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进行严格限制,拒绝发放签证。这种“精准打击”策略导致许多中国学生在完成本科后无法继续前往美国深造研究生课程。不仅如此,瑞士、荷兰、德国等西方国家也开始对中国学生进行背景调查,形成了一种全球围堵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必须自主培养拔尖科技人才,以应对西方国家的科技封锁。

05

留学生贡献:数据说明一切

公开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观点,据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2023~2024)》,2023年新晋两院院士中,81.4%新晋中科院院士,39.2%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海外留学经历。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23年,70%以上的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40%的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70%以上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及超过半数的三甲医院院长,均为留学回国人员。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留学人才对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复旦大学的直博政策正是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流的重要举措。“这种时候,我们得把这些优秀的孩子接回来,让他们在这些重要领域继续深造,为国家做贡献,是不是?”他说。

06

结语:培养高精尖人才,建设人才高地

复旦大学面向海外中国籍优秀本科毕业生推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政策,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政策既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战略调整,也反映了当前国际政治环境对人才培养的影响。面对西方国家的科技封锁和人才遏制,中国必须加快自主培养拔尖科技人才的步伐。复旦的直博政策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减少对国外教育资源的依赖,提升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同时,这也为海外优秀学子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发展平台,有助于建设人才高地,为国家科技发展储备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