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y Marcus:AI如何从人类思维中学习?
Gary Marcus:AI如何从人类思维中学习?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取得了显著进展,从图像识别到自然语言处理,从游戏到自动驾驶,AI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然而,当前的AI系统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它们往往需要大量数据才能完成简单任务,缺乏人类般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容易出错,且难以理解抽象概念。
面对这些挑战,纽约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Gary Marcus提出,AI的下一个发展机遇在于从人类思维中汲取灵感。他认为,尽管当前的AI系统在某些特定任务上已经超越人类,但在理解力和灵活性方面,人类思维仍然是AI难以企及的标杆。
为什么AI需要向人类思维学习?
人类思维具有许多AI目前所缺乏的特性。例如,人类能够基于有限的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并进行因果推理。这些能力使得人类在面对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时,能够灵活应对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相比之下,当前的AI系统,尤其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往往需要大量标注数据才能完成简单任务,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处理抽象概念时也显得力不从心。因此,Marcus认为,AI要想实现真正的突破,就必须从人类思维中寻找灵感。
Marcus的11个建议
为了推动AI向更智能的方向发展,Marcus提出了11个具体的建议:
避免将智能简化为主算法:智能不是单一的算法可以解决的,而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模块共同实现的。就像人类大脑一样,AI系统也需要具备多层次、多维度的智能结构。
重视内在表征和抽象化能力:人类能够将具体的经验抽象成概念,并在不同情境下应用这些概念。AI系统也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能够从数据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在新情境中进行泛化。
强调因果关系的理解:当前的AI系统大多基于相关性进行预测,缺乏对因果关系的深刻理解。为了做出更准确的决策,AI需要学会区分因果和相关,理解事件之间的因果链条。
注重迁移学习能力:人类能够在不同领域之间迁移知识,AI系统也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能够在解决一个问题后,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相关问题中。
发展元学习和自我改进机制:人类能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并据此调整学习策略。AI系统也需要具备这样的元认知能力,能够根据反馈不断优化自身的学习算法。
重视符号处理和逻辑推理:虽然深度学习在感知任务上表现出色,但在需要符号处理和逻辑推理的任务上却显得力不从心。AI系统需要结合连接主义和符号主义的优点,实现感知和推理的统一。
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处理方式:人类思维既能够从具体细节出发,也能够从整体框架入手。AI系统需要同时具备这两种处理方式,实现局部和全局的统一。
强调模块化和层次化结构:人类大脑由多个功能不同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通过层次化的结构协同工作。AI系统也应该采用类似的模块化设计,实现功能的分工和协作。
注重多模态信息处理:人类能够同时处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信息。AI系统也需要具备多模态信息处理能力,能够整合不同来源的信息做出更全面的判断。
发展更好的评估标准:当前的AI评估往往过于关注特定任务的性能,忽视了系统的整体智能水平。需要建立更全面的评估体系,考察AI系统的泛化能力和适应性。
重视跨学科研究:AI的发展不能局限于计算机科学领域,还需要借鉴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跨学科研究:AI发展的新方向
Marcus的观点强调了跨学科研究在AI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借鉴人类认知的机制,AI系统有望突破现有局限,实现更强大的智能。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能够推动AI技术的进步,还可能反过来促进我们对人类思维的深入理解。
正如Marcus所说:“我们不应该把AI和人类智能看作是竞争关系,而是应该探索它们之间的互补性。”通过相互借鉴和融合,AI和人类认知研究有望共同开启智能科学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