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粤军大分裂:陈炯明叛乱期间两大支派战斗序列及其主要指挥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粤军大分裂:陈炯明叛乱期间两大支派战斗序列及其主要指挥官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220814698338441

1922年的广州,炮火连天,但打的是自家兄弟。曾经为革命并肩作战的战友,现在却成了战场上的仇敌。孙中山的得力干将陈炯明,和粤军另一位大佬许崇智的矛盾,不仅让广东局势动荡,还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粤军分裂

陈炯明和许崇智,他们都是同盟会里的人物,也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出了大力,还被孙中山在民国初期当成了重要的军事靠山。

但是,革命越深入,他们俩对孙中山的政治方向就有了不一样的看法。陈炯明提倡“联省自治”,不同意孙中山的北伐计划,心里慢慢有了不甘心别人管着的想法。

到了1922年6月,他起了兵变,炮击了总统府,跟孙中山彻底闹翻。

陈炯明带着的这支叛军,主要由粤军组成,结构挺复杂的。他这个总司令,军事计谋玩得挺溜,在广东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在他的领导下,手下有一帮个性鲜明的将军。总指挥林虎原本响应陈炯明的邀请加入了粤军,可是在兵变发生之后,他对对抗孙中山心里挺矛盾的,最后就找借口生病走了。

洪兆麟副总指挥是陈炯明的忠实拥护者,叛军退到东江后,他带领部队一直守在潮汕一带,跟追击的军队打了好几次仗。

而且,叶举放任手下向总统府开炮,这事儿成了兵变爆发的导火线,让陈和孙之间的矛盾更尖锐了。陈炯明手下的这些军长们都有自己的来头,像刘志陆、熊略、杨坤如这些人,都是陈炯明麾下粤军的骨干力量,在这次兵变中,他们可是起了大作用的。尹骥和陈炯明是极好的朋友,始终支持他;李易标之前跟着不少势力,最后也选择了加入陈炯明的队伍。

他们这些将领和部队就是陈炯明反叛军的主要力量。

陈炯明造反后,孙中山赶紧集结队伍反击,他忠实的朋友许崇智因此被任命为东路讨贼军的总司令。他带着第二军和李福林、朱培德等部队,从北伐战场撤回广东,打算镇压叛乱。第一军军长黄大伟也加入了讨逆军,而李福林的第三军也成了讨逆军的主力,大家齐心协力对付陈炯明的叛军。

在广东,许崇智领的讨逆军和叛军在韶关到翁源那片地方打得很凶,可是因为子弹不够,援军也来不了,结果打输了,只好退到了江西和福建。

在这段时间里,讨逆军里头也出了些乱子。黄大伟打输了仗后,不是反思自己,反而走上了堕落的路,最后投靠了陈炯明,可这也没让他好过到哪去,最终他还是只混了个空有头衔、啥也干不成的职位。

陈炯明那次兵变虽然一度让广东成了他的地盘,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孙中山在很多人帮忙下,又把广东的权握回了手。这事儿不光把广东的政局搅了个天翻地覆,还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陈炯明和许崇智,俩人先前都是革命伙伴,但后来因为意见不合各自走自己的路,结果生活轨迹大不相同。陈炯明的军队起义虽然没成功,但也展示了那时候中国政治多么复杂多事。而许崇智还是紧跟孙中山,为革命事业继续出力。

实力对比与影响

这场兵变最终让陈炯明失败,主要是因为孙中山有高明的政治手段,又得到了不少势力的帮忙,再加上双方力量的悬殊。

简单来说,陈炯明手下的粤军人数多,在广东那块儿是占上风的,而许崇智的讨逆军大多是北伐战场上的撤回部队,所以人手不够,比较弱势。陈炯明这边虽然有几个挺能干的将领,但内部挺不和谐的,像林虎就犹豫再三最后还是走了。

相比之下,许崇智手下的人就比较齐心,一心一意跟着孙中山。简单来说,陈炯明因为有广东的地形帮忙,防守特别得力,而许崇智的军队却得跑老远,补给又成问题,所以战斗力受限。

许崇智的军队在韶关到翁源的较量中因为缺弹药吃了亏,最后败下阵来;相反,陈炯明能利用广东的资源,后勤补给充足,所以形势就对他有利多了。

陈炯明那次的兵变没成功,这对中国革命的大局来说是个转折点。它让孙中山在革命队伍里的地位更稳了,还推动了国共两党的联手,这为后来北伐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尾声

1922年那场兵变,真是民国历史里的一段让人感慨的故事,陈炯明和许崇智,俩人以前可是并肩作战的革命伙伴,结果因为意见不合,最后竟是对阵了。这场冲突不仅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还对中国的革命之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在战争过去了,历史也慢慢清晰了,但那段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得好好记住,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保持团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