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喜乐安康
元宵佳节,喜乐安康
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俗文化。从汉代至今,元宵节一直是中国人欢庆团圆、祈福纳祥的重要节日。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元宵节的起源、习俗以及相关的诗词文化。
今天是2024年2月24日
甲辰年正月十五
元宵节
元宵节知多少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天官节、元夕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农历正月是元月,古代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名为“元宵节”。元宵节最早起源于汉代,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2008年6月,元宵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习俗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
元宵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商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虽然两种做法和口感有所不同,但皆取团圆美满之寓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习俗活动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元宵节闹花灯之风盛行,一直延传于后世至今。元宵节又称为“灯节”,古代官府和民间均悬挂各种形状、制作精美的彩灯,尤其是沿街民居和商铺所挂花灯更是争奇斗胜、流光溢彩,引来众多游人驻足观看。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回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走百病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节日诗词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祝福
元宵佳节
愿在外奔波的你有人挂念;
愿合家团圆的你心暖情浓;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天寒地冻不会长久,春风正在来的路上!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