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木耳泡发不当或致米酵菌酸中毒
警惕!木耳泡发不当或致米酵菌酸中毒
近日,浙江杭州王大妈因食用冰箱中泡发两天的黑木耳而出现剧烈食物中毒症状,被紧急送医治疗。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食物的正确处理和储存方式。
木耳泡发不当的致命风险
这已经不是第一起因食用不当泡发木耳导致中毒的案例。2020年7月,广东揭阳11人在一家肠粉店食用粿条后中毒,其中1人死亡;2019年9月,深圳一名40岁女子因食用泡发3天的木耳而中毒昏迷,最终不得不进行肝脏移植;2018年10月,河源杨先生一家3口食用变质河粉后中毒,妻女抢救无效死亡。
这些悲剧的背后,是一种名为“米酵菌酸”的致命毒素。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毒素,具有极强的耐热性,即使在100℃的高温下也无法被破坏。这种毒素主要攻击人体的肝、脑、肾等实质性脏器,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损害、意识不清,甚至死亡。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尚无针对米酵菌酸的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米酵菌酸的产生条件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细菌,尤其喜欢在气温26℃-28℃、pH值5-7的偏酸性环境中生长。这种细菌最适宜在夏秋季节的高温潮湿环境中繁殖,而厨房、生产车间等潮湿不透气的地方正是其滋生的温床。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食物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并产生米酵菌酸:
- 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
- 食物在制作过程中未经充分加热
- 食物储存不当,如长时间浸泡或放置在潮湿环境中
- 食物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
除了木耳,其他一些食物如银耳、谷物发酵制品(如河粉、肠粉、酸汤子)、薯类制品(如粉条、甘薯面)等,在不当处理后也可能产生米酵菌酸。
如何安全泡发木耳
为了预防米酵菌酸中毒,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木耳泡发方法:
控制泡发时间:冷水泡发时间应控制在1-2小时,最多不超过4小时。如果需要长时间泡发,建议放在冰箱冷藏室中进行。
保持环境清洁:泡发木耳的容器和水都必须保持干净,避免细菌滋生。使用密封容器泡发可以减少污染风险。
观察木耳状态:泡发后的木耳如果出现发黏、发软、有异味等情况,应立即丢弃。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及时食用:泡发后的木耳应尽快食用,不要长时间放置。如果一次泡发过多,可以将剩余部分用开水焯烫1分钟后,待凉透后放入冰箱保存,并在2天内食用完毕。
选择优质原料:购买木耳时要选择外观正常、无霉变、色泽良好的产品。不要贪图便宜购买质量低劣的木耳。
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木耳,其他一些食物如银耳、谷物发酵制品(如河粉、肠粉、酸汤子)、薯类制品(如粉条、甘薯面)等,在不当处理后也可能产生米酵菌酸。
购买湿河粉、湿米粉、粿条和凉皮等食品时要注意保质期和贮存条件,每次少量购买,尽快食用。
家庭自制谷类发酵食品时,不要使用霉变原料,制作过程中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贮存时要注意防潮。
不食用变质、发霉的银耳和木耳,干木耳和银耳泡发时应使用干净的水和容器,现泡现吃,泡发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
做好食物处理和烹调卫生,用干净的厨具和台面,将不同类型的食物分开处理,充分煮熟食物尤其是肉类。
食品安全无小事,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让我们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把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