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数值:打开类风湿诊断大门的“钥匙”?
血沉数值:打开类风湿诊断大门的“钥匙”?
郑州看风湿病哪里好!血沉数值:打开类风湿诊断大门的“钥匙”?血沉,即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简称 ESR) ,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于血浆中的沉降速率,它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测指标,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与监测中发挥着作用。
从原理上来说,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由于表面带有负电荷,彼此之间相互排斥,在血浆中呈均匀悬浮状态 。当有炎症或其他病理情况发生时,血浆中的某些蛋白质成分(如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会增多,这些物质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使红细胞彼此容易聚集形成缗钱状,从而使红细胞的总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减小,沉降阻力减小,导致血沉加快。简单理解,就像是原本分散的红细胞,因为血浆成分的改变,变得容易聚集在一起,就像抱团一样,这样它们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就会变快。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沉检测方法是魏氏法(Westergren 法)。具体操作过程是:将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液,准确吸入特制的血沉管内(管长 300mm,内径 ),然后将血沉管垂直立于血沉架上,在室温 18 - 25℃条件下,观察并记录第 1 小时末红细胞沉降的距离,以毫米(mm)数报告。比如,若第 1 小时末红细胞沉降了 10mm,那么血沉结果就是 10mm/h 。除了魏氏法,还有潘氏法等检测方法,但魏氏法因其操作相对简便、结果较为稳定,被广泛应用。
正常血沉范围:性别与年龄的差异
血沉的正常范围并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它会受到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在健康人群中,采用魏氏法检测时,成年男性的血沉正常范围一般是 0 - 15mm/h ,而成年女性的血沉正常范围相对稍高,为 0 - 20mm/h。这一差异主要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以及生理结构特点有关 。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沉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50 岁以上的人群,男性的血沉正常范围可变为 0 - 20mm/h ,女性则变为 0 - 30mm/h。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等物质可能会有所增加,从而导致血沉相对加快。而对于儿童(12 岁以下)来说,其血沉正常范围通常为 0 - 10mm/h ,这是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生理状态与成年人有所不同。
类风湿与血沉:关联探究
类风湿,全称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 RA),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在类风湿患者中,血沉常常会出现异常。
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疾病活动期,血沉会高于正常范围。这是因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在炎症刺激下,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增加,同时,类风湿因子异常升高会刺激巨球蛋白合成增多,使得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及巨球蛋白含量增加 。这些带电荷的大分子物质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让红细胞容易聚集形成缗钱状,从而减小了红细胞的总表面积与容积之比,降低了沉降阻力,终导致血沉加快。
临床上,约 80% 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活动期血沉增快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严重性与活动性。比如,一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原本关节疼痛、肿胀明显,活动受限,此时检测血沉可能会发现数值明显高于正常范围;而当经过规范治疗后,患者关节症状减轻,炎症得到控制,血沉数值也会随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