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启动牛肉进口调查:巴西、阿根廷占比超60%,国内产业面临转型
商务部启动牛肉进口调查:巴西、阿根廷占比超60%,国内产业面临转型
12月27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此次调查的背景是2019年至2024年上半年,进口牛肉数量急剧增长,占中国市场份额从20.55%上升至30.90%,对国内牛肉产业造成严重冲击。
进口激增:巴西、阿根廷占据中国市场“半壁江山”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牛肉进口量为273.74万吨,其中巴西和阿根廷分别占比43.0%和19.3%,两国合计占比超过60%。特别是巴西,对华牛肉出口已占中国牛肉进口总量的近一半。
进口牛肉的激增对国内产业造成了显著影响。商务部公告指出,2023年进口牛肉数量比2019年增长64.93%,2024年上半年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106.28%。进口牛肉数量的急剧增长,使得国内产业受到严重损害,且与国内产业受损存在因果关系。
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挑战与机遇
面对进口冲击,国内养牛业正谋求转型升级。2023年,中国牛肉产量达到753万吨,同比增长4.8%。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北方省份凭借地理优势,成为主要的牛肉产区。
然而,国内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供应链冲击等外部风险持续存在;另一方面,国内产业正经历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期,需要在品种改良、饲养管理、屠宰加工等环节全面提升。
调查影响:国内外市场反应不一
此次调查引发国际市场的广泛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的肉类公司之一,JBS SA的股价在消息公布后下跌3.3%,其他巴西肉类生产商的股价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巴西牛肉出口商协会主席罗伯托·佩罗萨表示,尽管面临关税提高的风险,巴西生产商仍能保持竞争力,并将努力开拓新市场。目前,该组织正在与日本、越南、韩国和土耳其进行谈判,以实现出口多元化。
未来展望:在开放中谋求高质量发展
面对进口冲击,国内养牛业需要在开放中谋求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继续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实现国内外市场的良性互动。
专家建议,未来应重点加强肉牛品种改良、饲养管理与屠宰加工等环节,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同时,鼓励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技术与资源的共享,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肉类需求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养殖,保证肉牛产业的长远发展。
此次调查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更是为了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