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古丝路文化的现代复兴
阿克苏:古丝路文化的现代复兴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有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城市——阿克苏。这里不仅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璀璨明珠。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这座古城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古老的文明交汇地
阿克苏,古称龟兹,自汉唐时期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这里曾是四大文明的交汇地,汉唐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克孜尔千佛洞。作为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这里的壁画艺术融合了东西方风格,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非凡才华。这些精美的壁画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瑰宝,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除了佛教文化,阿克苏还是多浪文化的发源地。多浪文化以歌舞见长,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与创造力。至今,多浪麦西热甫仍在这片土地上流传,成为维吾尔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时代的交通枢纽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阿克苏再次成为连接中亚乃至欧洲的重要枢纽。别迭里口岸的建设,将为这座古城注入新的活力。
别迭里口岸位于中吉边境,海拔4269米,自古以来就是南疆对外通商的重要通道。口岸开通后,将填补阿克苏地区无对外开放口岸的空白,成为新疆进出中亚的又一便捷通道。这不仅有利于区域经贸发展,还将推动跨境旅游的繁荣。
乌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冯旺华表示,别迭里口岸的开放将为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市等地及青海省等西部省区提供一条通往中亚的便捷国际市场通道。同时,它还将与克孜勒苏柯尔柯孜自治州乌恰县境内的吐尔尕特口岸形成“一进一出”环中亚黄金旅游圈,为新疆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旅游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现代化进程中,阿克苏并未丢弃自己的文化根脉。相反,当地政府积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目前,阿克苏市共有8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却日库木麦西热甫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集舞蹈、弹奏、说唱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文化遗产,阿克苏市在喀拉塔勒镇建立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定期开展演出和教学活动。
维吾尔族刺绣和木雕工艺也是阿克苏重要的文化遗产。刺绣技艺于2009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木雕工艺则于2021年被列入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传承人阿力木·乌斯曼不仅创作了20余种木雕王子碗系列产品,还培养了900名徒弟,帮助周边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位于阿克苏市南侧的巴格其村民俗风情街是自治区级“非遗集市”。这里不仅保留了维吾尔族特色民居,还设有维吾尔族木雕技艺、慕萨莱斯酿造工艺、维吾尔族刺绣、竹编等非遗展示区。游客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
阿克苏市文化馆还定期举办非遗传承培训班,今年以来已举办5次,包括却日库木麦西热甫传承人培训班、多浪麦西热甫舞培训班和传统木雕工艺培训班等。这些培训活动对推动非遗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到“一带一路”上的新枢纽,从千年文化遗产到现代非遗传承,阿克苏正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续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这座古城不仅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