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阳学校:可视化思维工具助力小学数学教学
瀚阳学校:可视化思维工具助力小学数学教学
在教育领域,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学习效率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可视化思维工具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在许多学校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以瀚阳学校为例,介绍该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方案落实
首先,教研组长孙传伦老师分享了本学期可视化思维工具的落实方案。孙老师指出,各备课组需要在集团提供的50个可视化思维工具细化分类表中选择要使用的思维工具,并对选择的思维工具进行深入研究。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们需要探讨如何将这些工具应用于课堂学习任务,让思维工具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
课例解读
各年级备课组长针对具体课例,结合可视化思维工具进行了使用方法的解读。
一年级:观察与表达
一年级数学组根据所学内容,将工具单的使用融合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在学习"十几减9"时,教师利用工具单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主题情景图,说一说写一写观察到的内容,帮助学生发现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工具单的使用,不仅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指导,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年级:系统回顾与总结
二年级数学组利用"知识-感受-困惑"工具学习《数据收集与整理》这一单元,并在每节课后进行总结。此工具表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起初,孩子们不知道该怎样填写工具表,老师们就以第一课为例,帮助同学们重现课堂,并明确每个环节学到的内容。在"困惑"一栏,同学们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并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充分讨论,起到巩固所学的作用。
三年级:探究与解答
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借助"思考-疑惑-探究"学习工具,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对发现的新疑惑点进行合理有序的探究,进而理解新算理,掌握新算法。在探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序思维,借助"观察-思考-提问"工具单,引导孩子认真读题,科学思考,规范解答。课下填写"KFC"工具表,自行回顾梳理所学内容,同时填写感受与疑惑,让老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掌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四年级:激活已有知识
四年级数学组在进行四则运算关系教学中使用KWL思维工具,通过这种模式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知识储备,明确自身学习目标,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学会总结归纳所学,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迈上更高的台阶。
五年级:观察与合作
五年级学生在学习《观察物体》时,充分利用"观察—问题—思考"学习工具,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用小正方体拼搭几何组合体,并交流自己的想法,记录下小组的思考过程。课下通过"知识—感受—困惑"工具表向老师反馈自己的所学所感,通过"问答纸"向同学请教自己还不明白的知识,既解决了不好意思当面问老师的现象,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好情谊。
六年级:自主探究
六年级数学组利用"KFC"(知识-感受-困惑)进行了百分数折扣问题的预习,并且在课堂中对自己预习没有解决的问题结合"头脑风暴"进行小组化研讨、分享、共创、生生互助,小组依然存在的疑惑以"问题墙"的形式贴在黑板上,然后全班共同解决,师生互助,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改善了学生学而少问、学而不问的普遍状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自发的探究解决疑惑,巩固了知识体验,更好的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语
可视化思维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和教研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力。通过合理利用这些工具,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团队协作、提升教研质量。相信在未来的教育领域中,可视化思维工具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