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整治摆拍乱象,网友热议:希望治理更规范
抖音整治摆拍乱象,网友热议:希望治理更规范
2月12日,针对近期引发广泛关注的视频摆拍乱象,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在微博上作出回应。他表示,平台对摆拍治理有明确要求,会要求作者做标识,不做标识的摆拍内容核实后将按违规处理。然而,识别摆拍仍是治理难点,一些媒体也会误把段子当作新闻报道。目前,抖音采取的措施是当某个事件达到一定热度或收到举报后,联系当事人核实或者请当地媒体调查,在有明确结论前暂停推荐相关内容。
抖音重拳整治摆拍乱象
为应对摆拍视频带来的挑战,抖音在2024年5月发布了《抖音关于实行热点内容核实机制的公告》,对摆拍内容进行严厉整治。公告要求,除了真实热点事件外,所有演绎内容均需要在显著位置或以显著形式进行标注,明确告知用户该内容为虚构演绎,仅供娱乐。
对于疑似演绎而未打标的内容,平台会下发提醒通知。若提醒后仍未打标,平台将视情况采取内容下架、账号处罚、强制标注等措施。对于因未打标而造成公众、媒体误解的账号,平台将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全面禁言30天至无限期封禁等处罚。
网友热议:希望治理更规范
李亮的回应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许多网友表示支持平台的治理措施,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期待。有网友指出,希望平台能够进一步提高识别效率,减少虚假内容的传播。还有网友呼吁媒体提高辨别能力,避免将未经证实的摆拍视频当作新闻报道。
治理难点与建议
从平台的角度来看,识别摆拍内容是当前最大的难点。由于摆拍手法日益精良,即使是专业媒体有时也会误判。因此,提高识别技术是平台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平台可以考虑与更多权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内容审核。
从法律层面,虽然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摆拍的法律规定,但相关行为可能触犯《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该规定禁止制作或发布散布谣言、煽动社会对立等内容。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要求,平台需对虚构或演绎内容加注标签,并限制争议性信息的传播。
公众和媒体在这一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公众应提高辨别能力,避免被虚假内容误导;媒体则需严格遵守事实核查原则,避免将未经证实的摆拍视频当作新闻报道。通过平台、法律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遏制视频摆拍乱象,营造更加真实可信的网络环境。
结语
视频摆拍乱象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抖音作为短视频平台的领军者,其治理措施具有示范意义。我们期待在平台、法律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网络环境能够变得更加健康、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