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少数民族国防生:用青春书写报国情怀
昆明理工大学少数民族国防生:用青春书写报国情怀
昆明理工大学的训练场上,一群身着迷彩服的青年正在进行紧张的军事训练。他们中既有藏族、傣族,也有羌族、傈僳族等22个少数民族的学子,虽然肤色不同、语言各异,但都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梦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共和国军人。
特殊的培养模式
2004年,经教育部、总政治部批准,昆明理工大学开始招收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国防生,成立了全军首个“少数民族国防生班”。截至目前,学校已培养了215名少数民族国防生。
针对少数民族国防生大多来自经济社会和教育文化欠发达地区的特点,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特殊培养措施:
- 文化学习方面,通过激发动力自主学、开展帮扶结对学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文化基础薄弱的困难。
- 军事训练方面,采取聘请教员授课与自身组训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他们掌握必要的军事技能。
-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通过组织参观军史馆、荣誉室等活动,增强他们的爱军报国情怀。
严格的军政训练
国防生们不仅要完成普通高校的课程学习,还要接受严格的军政训练。每天清晨,当其他同学还在熟睡时,国防生们就已经开始了晨练。他们需要完成从队列训练到战术动作,从体能锻炼到武器操作等全方位的军事训练。
为了检验训练成果,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军事运动会。在叠军被、打背包等内务比赛中,国防生们展现出惊人的熟练度;在越野跑、障碍赛等体能项目中,他们更是展现出过硬的身体素质。
维护民族团结的生力军
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这些少数民族国防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他们中很多人主动申请到高原、边防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工作,利用语言和文化优势,积极促进民族团结。
在“3·14”拉萨事件和“7·5”乌鲁木齐事件中,国防生们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揭露和声讨分裂势力的罪恶行径。他们还积极向家人、亲友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帮助身边的人正确认识形势,站稳立场。
成长与贡献
经过系统的培养,这些少数民族国防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 军事素质达标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 100%递交入党申请书,毕业生中党员比例达80%以上
- 许多人在维稳处突、国庆阅兵等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有的还荣立了三等功
他们中有的像藏族国防生阿旺邓曲一样,在演讲比赛中获奖,有的像羌族女国防生李黎一样,在军事训练中成为优秀学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的“最可爱的人”。
未来展望
这些少数民族国防生毕业后,将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从雪域高原到边疆哨所,从反恐维稳一线到国防科技前沿。他们不仅为军队输送了新鲜血液,更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昆明理工大学的少数民族国防生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了一支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军事素养,既能维护民族团结又能保卫国家安全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着一曲曲报效祖国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