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四千年文明瑰宝,新时代文旅明珠
商丘古城:四千年文明瑰宝,新时代文旅明珠
“三商之源,华商之都”,这八个字道出了商丘古城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作为商人、商品、商业和商文化的发源地,商丘古城不仅见证了中国商业文明的起源,更以其独特的建筑格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四千年古城,世界唯一“三城一体”
商丘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现存的归德府城建于明朝弘治十六年(1503年),历时八年,于正德六年(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这座古城最独特之处在于其“三城一体”的格局: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
古城的建筑布局精妙绝伦。城墙周长3.6千米,砖城内面积1.13平方千米,设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地势呈龟背形,共有93条街道,形如棋盘。城墙的四门也各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南门名为“拱阳门”,寓意拱卫太阳;北门名为“拱辰门”,象征拱卫北斗星;东门名为“宾阳门”,寓意迎接朝阳;西门名为“垤泽门”,象征着大地的广阔。
更令人惊叹的是,商丘古城地下还叠压着多座古城遗址。从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的归德府城,到宋代应天府南京城,再到隋唐时期的宋州治所宋城、汉代梁国国都睢阳城,以及周朝时期的宋国都城,这些古城遗址层层叠压,形成了罕见的“城摞城”奇观。
“龟象”城池,承载千年文化密码
商丘古城的“龟象”设计,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建筑智慧和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龟被视为神灵之物,位列“四灵”(龟、龙、麟和凤)之首,象征着祥瑞与长寿。古城的设计师们巧妙地将这种文化寓意融入建筑布局中,创造出独特的“龟象”城池。
这种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天象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城池的形态结构与地形地貌、天文星象相呼应,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将抽象的哲学理念具象化,使城池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有机体。
古城新韵,夜经济点亮千年古都
步入新时代,商丘古城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古城街道办事处积极发展夜经济,打造“夜商丘,醉古城”品牌,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现代魅力。
每当夜幕降临,古城南门城墙下的归德市集便热闹非凡。线上直播、线下交易、街头表演、露天电影、跳蚤市场应有尽有。小吃、非遗产品、后备箱经济等多元业态在这里交汇,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夜间消费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归德市集以“商”文化为依托,汇聚了一批来自不同领域的创意机构。音乐人、本土原创设计师、匠人们在这里找到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古城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让商丘古城成为了一个兼具历史厚重感和现代活力的旅游胜地。
世界文化遗产,人类共同的瑰宝
商丘古城不仅是商丘人民的骄傲,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它见证了中国从远古到现代的文明发展历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如今,商丘古城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向世界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作为“三商之源”,商丘古城将继续发挥其文化引领作用,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历史的足迹,感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