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展揭示:西汉与波斯的文化碰撞
故宫展揭示:西汉与波斯的文化碰撞
2024年1月12日至4月11日,故宫博物院午门正殿展厅举办“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此次展览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基础,汇集10家国内外考古文博机构的266件(组)文物,年代跨越新石器时代至19世纪,涵盖青铜、金银、玉石、玻璃、陶瓷、织物、家具、雕塑等门类,展现了中国与西亚跨越千年、互学互鉴的历史。
展览亮点:东西方文明的相遇
展览分为“东西辉映”和“大路相连”两个单元。“东西辉映”单元通过文献展示中国与西亚相遇相知的历史,用文物展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的基本特质,揭开文明交流的历史序幕。“大路相连”单元则以使者、冶金、玻璃、丝绸、家具、青花瓷六个板块,呈现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在技术、艺术、文化与思想等方面的交流互鉴。
文物背后的故事:西汉与波斯的文化交流
在展览中,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诉说着西汉与波斯之间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其中,玻璃器皿是波斯工艺的杰出代表。波斯的玻璃制造技术在古代世界享有盛誉,其制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玻璃工艺产生了深远影响。展览中展示的波斯玻璃器皿,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展现了波斯工匠的高超技艺。
丝绸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展览中展出的西汉时期的丝绸制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丝绸的精美工艺,也反映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繁荣。波斯商人将中国的丝绸带回西亚,再转销至欧洲,使得“赛里斯”(即“丝绸”之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金属制品同样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展览中展示的波斯金属工艺品,如金银器皿,展现了波斯工匠在金属加工方面的卓越技艺。这些工艺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金属工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丝绸之路:文明互鉴的桥梁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更是促进东西方文化友好往来的友谊之路。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同时,波斯的玻璃器皿、金属工艺品以及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也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原地区的风俗习惯和宫廷文化。
正如展览所展现的,中国与西亚的文明交流源远流长,从史前时代开始,两地就在农牧与手工业方面互通有无,艺术与文化相互借鉴。这种交流互鉴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此次展览通过丰富的文物,生动再现了西汉时期与波斯帝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感受不同文明相遇时碰撞出的璀璨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