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毛泽东诗词的文化自信: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毛泽东诗词的文化自信: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引用
光明网
9
来源
1.
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19-01/02/nw.D110000zhdsb_20190102_2-15.htm
2.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4/0702/c40531-40269105.html
3.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20/0506/c85037-31698298.html
4.
http://cpc.people.com.cn/n1/2022/0617/c443712-32448875.html
5.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3/0410/c40764-32660725.html
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3%E5%BE%8B%C2%B7%E8%AF%BB%E3%80%8A%E5%B0%81%E5%BB%BA%E8%AE%BA%E3%80%8B%E5%91%88%E9%83%AD%E8%80%81/3377687
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226/c442005-32593448.html
8.
http://www.gdfao.gov.cn/jjxy/lzwh/content/post_312144.html
9.
http://m.wenlvnews.com/p/731393.html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豪迈的诗句,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更体现了其作为一代伟人的文化自信。毛泽东诗词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更是展现一代伟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通过深入分析毛泽东诗词中的历史文化元素,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古典诗词的推陈出新、对中国历史的纵横评说以及对中国智慧的运用自如。这些诗词不仅反映了毛泽东个人的文化自信,也激励着当代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诗词的世界,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吧!

01

古典诗词的化用与创新

毛泽东诗词中对古典诗词的引用、化用和借鉴,展现了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在毛泽东诗词中,直接引用的古诗文不少,但引原文用原意者较少。仅见之于《念奴娇·井冈山》“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句,其“江山如画”语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中的原句;《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落花时节读华章”一句,其“落花时节”出自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里的“落花时节又逢君”句等少数几篇。

在毛泽东诗词里被引用的古诗文中,多是对所引原文略有改动,但其意已变,至少有异,有的甚至是“飞跃性的点化”。例如,毛泽东曾写七绝、七律各一首咏赞西汉的文学家贾谊。其中《七绝·贾谊》: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这首诗中首句“贾生才调世无伦”语出唐李商隐《贾生》一诗中的“贾生才调更无伦”一句。原诗为“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仅改一字,但这一字之改,可看出对贾谊评价的高低差别。“世无伦”是说世上没有超过者,而“更无伦”,虽然也有“没有超过者”的意思,但却没有“世上没有超过者”这样高度的意思。显然,毛泽东这一字之改,对贾谊的崇敬程度要超过李商隐。毛泽东这样评价贾谊是有根据的。他称赞贾谊的《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全文切中当时事理”“值得一看”,并推荐人们阅读。

再如:毛泽东1950年10月写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词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同上阕“长夜难明赤县天”紧紧呼应,上阕是讲解放前的旧中国如漫漫黑夜群魔乱舞,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全国的解放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来说,无疑于犹如由黑夜熬到了天亮。用“一唱雄鸡天下白”作比喻,十分形象生动而又妙句天成。此句出自唐李贺《致酒行》中的“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的诗是这样的: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奴手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诗的原意是诗人在落泊困顿的旅途中,受到旅店主人的热情款待,店主人请他喝酒并善意地开导劝说,使其心情豁然开朗。两相对照,毛泽东在这里给原句赋予全新的含义,两句在诗中的分量、功用均有巨大差异,可谓化腐朽为神奇。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毛泽东诗词中的引用古典诗词的名句,不是简单的地“拿来”,而是赋予新意。

02

历史人物的评说与历史事件的再现

毛泽东诗词中对历史人物的评说,展现了其独特的历史观。如《七绝·贾谊》中对贾谊的评价,既肯定了其才华,又批评了其过于感伤。再如《七律·咏贾谊》: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这首诗中,毛泽东对贾谊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对其遭遇表示了同情。通过诗词,毛泽东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其对历史的反思。

在毛泽东诗词中,对历史事件的评说更是其重要特点。如《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通过诗词,毛泽东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更赋予其深刻的历史意义。

03

文化自信的体现与传承

毛泽东诗词的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对古典诗词的化用与创新上,更体现在其对历史的评说和对未来的展望中。毛泽东曾说:“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他给李讷写信,让她读这首诗。1954年夏,毛泽东来到北戴河。他经常在海岸沙滩漫步,背诵曹操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海吟曹诗,诗情生心底。于是有了千古绝唱的《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比较这两首诗词,都是从观海写起,主题都是歌咏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个是登高远远望去,一个是亲临大风大浪大雨的波涛汹涌的海边。一静一动,双峰对峙,各有千秋。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将两首诗词对比欣赏,在二者之间还是可以看出高下。尽管“文无第一、武有第二”,曹操的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名篇。不过《浪淘沙·北戴河》不仅意境辽阔,气势奔放,风格豪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还是一首内涵丰富、意境高远的政治哲理诗。他诗中“东临碣石有遗篇”就是指曹操这首诗,这不是一般的用典,是诗中含诗的绝唱,是诗人与诗人的心灵沟通。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一首怀古诗,或者是游泳诗。从写作艺术上讲,1962年4月21日,毛泽东本人谈到:“李煜写的《浪淘沙》都属于缠绵婉约一类,我就以这个词牌反其道行之,写一首奔放豪迈的,也算是对

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故事,进一步展现了其文化自信。从早期的《四言诗·〈明耻篇〉题志》到《七律·长征》,再到《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诗词的创作历程见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毛泽东与柳亚子等诗人的交往,体现了毛泽东诗词在当时的影响力。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等画家创作的毛泽东诗意画,更是将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推向了新的高度。

毛泽东诗词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更是展现一代伟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通过深入分析毛泽东诗词中的历史文化元素,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古典诗词的推陈出新、对中国历史的纵横评说以及对中国智慧的运用自如。这些诗词不仅反映了毛泽东个人的文化自信,也激励着当代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诗词的世界,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