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脏瓣膜介入治疗:从1.0到3.0时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脏瓣膜介入治疗:从1.0到3.0时代

引用
澎湃
8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067894
2.
https://www.occmd.org/webcn2024/news.asp?id=640
3.
https://www.venusmedtech.com/index.php/content-818
4.
https://rs.yiigle.com/CN112137202324/1463163.htm
5.
http://www.ccheart.com.cn/news/13537/
6.
https://web.shobserver.com/sgh/detail?id=682273
7.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tests-procedures/transcatheter-aortic-valve-replacement/about/pac-20384698
8.
https://rs.yiigle.com/CN112137202312/1450799.htm

心脏瓣膜疾病是常见的心脏问题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其治疗方法也经历了多次革新。从传统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1.0时代),到微创外科小切口手术(2.0时代),再到如今的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3.0时代)。这种最新的介入治疗方式通过导管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操作,无需开胸或体外循环,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康复速度。了解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心脏健康的重要性,也能让我们对未来的医疗技术充满期待。

01

1.0时代:传统开胸手术奠定基础

心脏瓣膜手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12年,Tuffier尝试通过升主动脉分离主动脉瓣狭窄,虽然效果不佳,但开启了心脏瓣膜治疗的先河。1949年,Bailey成功施行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术,这一突破性进展为心脏瓣膜手术奠定了基础。1953年,Gibbon等人成功研发了人工心肺机,使得心脏直视手术成为可能。到了1960年,Harken和Starr分别完成了首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手术,标志着心脏瓣膜外科手术的基本成熟。

传统的心脏瓣膜手术采用标准的胸骨正中切口,完全劈开胸骨。这种手术方式能够很好地显露心脏及大血管,便于手术操作,尤其适用于多瓣膜、病变复杂、需要术中行多个术式或复杂操作的患者。然而,这种手术方式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创伤大、恢复慢、患者痛苦较强、瘢痕明显。此外,传统手术需要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增加了手术风险。因此,许多高龄、左心室功能差、存在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往往无法接受这种手术。

02

2.0时代:微创手术带来技术革新

为了解决传统手术的创伤问题,微创心脏瓣膜手术(MIVS)应运而生。1996年,Carpentier通过电视辅助装置经胸部小切口成功完成二尖瓣成形术,同年Cosgrove报道经右胸骨旁径路行主动脉瓣手术成功,这标志着心脏瓣膜治疗进入2.0时代。

微创手术通常采用5-8厘米的小切口,避免了胸骨的完全劈开。这种手术方式具有诸多优点: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恢复更快、更平稳,出血量减少,瘢痕小且美观效果好,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然而,微创手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视野和操作空间的限制,手术难度增加,可能需要放弃一些复杂的修复操作。此外,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对于高危患者,微创手术可能反而不合适。

03

3.0时代:经导管介入治疗开启新纪元

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TVT)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方式。这种“极微创”的手术方式无需切开胸腔,仅需通过外周血管穿刺,由导管完成瓣膜的置换或修复。与传统手术相比,TVT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 无需开胸和体外循环,手术创伤更小
  • 不需要心脏停跳,降低了手术风险
  • 特别适合高龄、高危患者
  • 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

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美国数据显示,2017年TAVR的占比已超过传统外科手术,且院内死亡率更低。截至2021年底,中国累计完成TAVR超过1.3万例,其中2021年完成7173例,显示出快速的发展势头。

除了TAVR,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二尖瓣反流(MR)的发病率远高于主动脉瓣疾病,在7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可达10%。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TEER)已成为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原发或继发MR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此外,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和经导管二尖瓣瓣环或腱索修复系统也在快速发展中。

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的经导管介入治疗同样取得了积极进展。多种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器械已问世,显示出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较高的成功率。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自2000年首次报道以来,已成为肺动脉瓣功能不全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尽管经导管介入治疗具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术后冠状动脉入路问题、瓣膜耐久性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此外,各种介入器械的长期安全性、有效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04

展望未来

从1.0到3.0,心脏瓣膜治疗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医学进步的轨迹。经导管介入治疗以其微创、安全、高效的特点,正在改变心脏瓣膜疾病的传统治疗模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器械的持续创新,未来将有更多患者受益于这种先进的治疗方式。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经导管介入治疗能够突破现有局限,为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