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次!国家植物园实现巨魔芋群体开花
世界首次!国家植物园实现巨魔芋群体开花
2022年7月,国家植物园(北园)展览温室内,三株巨魔芋相继绽放,这是世界上首次在人工栽培状态下实现的巨魔芋群体开花。这一突破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更为科研人员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机会,标志着我国在植物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世界最大的“尸臭花”
巨魔芋(学名:Amorphophallus titanum)是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部的热带雨林。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不分枝花序,肉穗花序高达1.68米,包括五百多枚雌花和两千多枚雄花。巨魔芋的花朵巨大,十分消耗养分,因此花期只有48小时左右。
更特别的是,巨魔芋开花时会释放一种刺鼻的尸臭味。这种气味源自其合成的一百多种化学物质,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及硫化物。同时,巨大的佛焰苞会变成深紫色,模拟腐肉的样子。巨魔芋开花时还会放热,花序温度持续在36摄氏度左右,与人体温度接近。这些特征都是为了吸引食腐昆虫为其传粉。
破解生命密码的科研突破
巨魔芋一生只开3-4次花,每次开花不超过2天,全世界人工栽培开花次数仅100余次。此次在国家植物园实现的群体开花,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机会。
科研团队首次记录了巨魔芋雄花出花粉的过程,并对外公布这一珍贵资料。同时,他们还对巨魔芋的生长环境、传粉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发现将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提供重要参考。
濒危物种的保护与应用价值
巨魔芋属于珍稀濒危植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早在1997年就将其列为易危种。由于人类对棕榈产品和木材的大量需求,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巨魔芋的原始生境受到威胁。
然而,这种奇特的植物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经济价值。其球茎内含有大量的葡甘聚糖,是目前发现的最优良可溶膳食纤维之一,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化工和生物等多个领域。
国家植物园的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如何将巨魔芋与同属其他具有使用价值的魔芋进行杂交,培育出新的魔芋品种。这一突破将为保护和利用这一珍稀物种开辟新的途径。
此次巨魔芋群体开花的成功,不仅体现了国家植物园在植物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方面的高超水平,更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突破性成果,将为人类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世界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