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车内温度过高的危害及预防
高温季节车内温度过高的危害及预防
炎炎夏日,汽车在高温下暴晒后,车内温度可高达78.5℃,不仅让人难以忍受,还可能引发多种问题。从人体健康到车辆安全,高温带来的隐患不容忽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应对高温挑战,确保行车安全和舒适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高温下的"烤箱":车内温度到底有多危险?
在夏季高温天气和阳光直射条件下,车辆停放在露天环境中,40分钟内车内温度就可以达到相对最高值。据气象部门实验数据显示,当外界气温为33℃时,车内温度竟能飙升至78.5℃。这种极端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人。
更令人担忧的是,小孩不能像大人一样调节体温,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被锁在密闭的车厢内15分钟大脑和肾脏就会受到损伤,超过半个小时就有可能造成脱水、中暑、休克,甚至窒息死亡。对于15岁以下孩子来说,除车祸外,车内中暑已经成为车辆相关死亡事件的第二位致死原因。
"烤"验下的爱车:高温对车辆的多重伤害
高温不仅威胁着驾乘人员的健康,对车辆本身也会造成多重损害。从外观到内部结构,从电子设备到机械部件,无一不在承受着高温的考验。
漆面老化:高温暴晒会使车身漆面发生老化,出现龟裂、褶皱、变色等现象,不仅影响美观,还会降低车身的保护性,导致生锈和腐蚀。
橡胶制品老化:高温会使汽车上的橡胶部件变硬、龟裂、变色,如轮胎、密封条、悬挂、制动系统等都会受到影响,增加行车风险。
电瓶损坏:高温环境下,电瓶内部的电解液会蒸发,使电瓶内部的压力增大并逐渐降低电瓶的容量。长时间高温暴晒还会使电瓶板极之间出现腐蚀现象,降低其导电性能。
内饰受损:长时间的高温曝晒会导致汽车内部温度升高,使得车内的汽车坐垫、仪表盘、门板、方向盘等部件受到损害。例如,长时间暴晒会使汽车座椅的表面龟裂、变硬,积累大量的热量,更容易受到氧化和脆化的影响,从而使表面褪色。仪表盘会变得发黄,方向盘也会变得粘手,门板等部件也会受到损坏。
机油稳定性下降:高温会使机油中的添加剂、基础油等成分分解、挥发,导致机油质量降低,机油粘度变差,严重时甚至会形成残油,对发动机的润滑和保护作用产生不良影响。
自燃风险增加:在车辆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燃油、气罐、充电宝、打火机、香水等,一旦受高温暴晒产生热源或受到外界摩擦等,容易引发火灾。此外,高温还会导致车辆各部件发生老化、膨胀、变形等现象,进而导致汽车电路短路或漏电等问题。
实用指南:如何有效预防和降温?
面对高温挑战,车主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车内温度,保护车辆和人员安全:
选择阴凉处停车:尽量将车辆停放在地下车库或树荫下,避免阳光直射。如果无法避免露天停车,可以使用遮阳板、遮阳伞或车衣来阻挡阳光。
定期检查关键部件:高温下,发动机冷却液与大气温差变小,导致冷却系统散热量变小,使发动机过热。过热的发动机使积存于活塞顶部、燃烧室壁、气门顶部及火花塞上的积炭形成炽热点,易造成可燃混合气的早燃。高温之下汽车轮胎磨损加剧,如遇到胎压不稳、车速过快和超量荷载等问题,爆胎的危险性更高。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发动机冷却系统、轮胎、电瓶等关键部件,确保其正常工作。
合理使用空调:车辆启动后不要立即打开空调,应先打开车窗通风,排出高温气体。然后开启空调外循环,待车内温度下降后再切换至内循环。空调温度设定在25-27℃为宜,避免过度制冷。
使用降温喷雾:虽然效果有限且持续时间短,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作为临时降温手段。但需注意,部分降温喷雾剂混合有芳香剂,在密闭的车内会造成不适感,也对健康有影响。
避免放置危险物品:不要在车内放置打火机、香水、碳酸饮料等易燃易爆物品,防止高温引发爆炸。
科学降温方法:推荐使用"空调+开窗"法,即先打开所有车窗和天窗,让车内外空气流通,等待2-3分钟让热气排出,然后启动汽车,打开空调外循环;1-2分钟后,关闭车窗与车窗,将外循环改为内循环。这种方法降温效果较好且对车辆无害。
特别提醒:这些降温误区要避免
冷水"冲凉"不可取:如同人在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用冷水冲澡一样,汽车在高温下也不宜直接用冷水冲洗。这会导致金属零部件热胀冷缩,可能造成车漆受损,甚至导致发动机和轮胎损坏。
酒精降温有隐患:虽然酒精挥发能快速降低温度,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酒精挥发后属于易燃液体,容易引发自燃,而且喷洒酒精还要考虑到酒精的质量,如果酒精不合格也会对内饰形成损害。
干冰降温剂需谨慎:市面上的汽车降温剂主要成分是干冰,容易在高温下汽化,释放大量气体,可能导致"爆炸"。使用时要避免放置在阳光直射和高温区域,喷洒时也要注意避开玻璃和真皮部位。
结语
高温季节,车内温度管理关乎生命安全和车辆寿命。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科学的降温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应对高温挑战,确保行车安全和舒适。记住,关爱自己和家人的同时,也要善待我们的爱车,让它在炎热的夏天也能保持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