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竟高达2.22米?揭秘古人真实身高
孔子竟高达2.22米?揭秘古人真实身高
“孔子竟然有2.22米高?”这个惊人的数据来自《史记·孔子世家》。在西汉时期,一尺约等于23.1厘米,因此孔子的身高约为221.76厘米,几乎和篮球明星姚明一样高。但这个数据是否准确呢?让我们一起来揭秘古人的真实身高。
孔子到底有多高?
《史记》中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这里的“九尺六寸”就是孔子的身高。但是,由于古代的度量单位与现代不同,我们需要进行换算才能知道孔子到底有多高。
根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一尺约等于23.1厘米。按照这个换算标准,孔子的身高应该是:
9尺6寸 × 23.1厘米/尺 = 221.76厘米
这个身高确实令人惊讶,几乎和现代篮球明星姚明一样高。但是,这个数据是否准确呢?
考古发现揭秘古人身高
为了验证史书中的记载,考古学家们对古代骨骼和古尸进行了测量。这些数据为我们揭示了古人的真实身高状况。
- 西周至西汉时期(距今约三千年至一千八百年):男性平均身高约1.69米,女性平均身高约1.56米。
- 明清时期:男性平均身高约1.67米,女性平均身高约1.53米。
这些数据表明,古人的平均身高与现代人相差不大。那么,为什么史书中记载的名人身高普遍偏高呢?
史书记载的可信度
史书中记载的名人身高往往偏高,这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夸张手法:古代史书在记载人物时,往往会使用夸张手法来突出其特点。例如,《三国演义》中刘备“身长七尺五寸”、诸葛亮“身长八尺”等,这些描述显然带有文学加工的成分。
度量单位的差异:不同历史时期使用的度量单位不同,这也会导致换算结果的差异。例如,隋朝以后的度量单位比之前更大,如果用隋朝的标准来计算先秦时期的身高,结果显然会偏高。
测量方法的不确定性:古代并没有精确的测量工具,很多身高数据都是通过目测或粗略估计得出的,因此可信度不高。
身高与古代社会
虽然古人的平均身高与现代人相差不大,但身高在古代社会中确实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秦朝,身高甚至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死。秦律规定,身高六尺(约1.39米)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界限,这直接影响到兵役和赋税的承担。而在宋朝,士兵的选拔也严格依据身高标准,禁军要求身高五尺八寸以上(约1.8米),厢军则要求五尺二寸以上(约1.63米)。
结语
通过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古人的平均身高与现代人相差不大,普遍在1.6-1.7米之间。史书中记载的名人身高往往带有夸张成分,不能作为准确的身高数据。
所以,当再次听到“孔子身高2.22米”这样的说法时,我们不妨微笑着回应:“那只是古代的‘网红滤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