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担当:如何写出有力量的文案?
职场担当:如何写出有力量的文案?
在职场中,写出有力的文案不仅能展示你的专业能力,更能体现你的责任心和担当。无论是工作推进会、年度动员会还是创新发展会,都需要你用实干诠释担当,以作为书写未来。通过学习50组“担当作为”金句,你可以更好地掌握如何在文案中融入担当精神,让文字更有力量。记住,勇于担当是品格,善于作为是能力,实干创效是责任。让我们一起努力,在担当中见胆识,在作为中显能力,在实干中创价值!
职场写作的基本要求
在职场协作中,除了沟通,写作也是一个重要途径,而职场中的写作也有一定技巧,不能盲目而行,否则你的合作伙伴便不能快速清晰地获取你想传达的信息。本篇文章里,作者就职场写作这一能力的定义及职场写作策略等方面做了阐述,不妨来看一下。
编辑导语:当我们聊到职场时,总避免不了会聊到与他人的沟通与协作。很多人会觉得,一个人在职场中善于沟通,一定是他拥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口才好,会说话,能把事情办成。但我一直觉得,沟通作为一项职场基本功,最核心的要义在于让别人懂你的意思。
而要实现这个目的,会说话是一种途径,会写作也是一种途径,对我来说,我更喜欢写作这个途径。职场里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实时沟通的,比如一个项目要推动,比如一个方案要明确,很多时候是很多次沟通的结果,更关键的是,不需要当场就下结论,需要的是想清楚。
而把“想清楚”的想法表达出来,就是写作的天然使命。所以在我看来,写作能力一定是一种职场基本功。而且越是讲究做正确的事情,越是重视决策的质量,写作就变得越重要。
为什么大多数职场人缺乏写作这项能力?我相信当我们看到别人能够写出清晰的文档,能够借助写作来提高团队协作效率时,我们内心是羡慕的。所以本质上,我并不认为大家不重视写作。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因为写作对我们大脑的要求,是高质量的连续输出。
比如我们做一个汇报的PPT,其实我借助的是碎片的图文信息加上碎片的语言信息,通过你现场表达的处理,来连成一个完整的输出。如果你试试就会发现,同样是一个汇报,你做一个PPT,会比你写一个汇报文档要简单不少。我们脑子里天然会关注的是重点信息,就像我规划今天(写这篇文章时是周日)的安排,我关注的更多是我要去哪家咖啡店,我要写什么文章,晚饭我要去哪里吃。当我想到这些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是在做PPT。
但现实生活是,你还要面对咖啡店排队怎么办,有没有备选方案,面对如果下雨了怎么办,有没有备选方案等等,现实生活需要你面对的是衔接段的安排,这就是对写作能力的要求。
另一方面,我们太依赖即时沟通去解决问题。即时沟通的好处是,能够用较小的成本快速解决问题,比如打字说不清楚的,可能电话说一两句就搞定了。
但是,很多问题是不能用一两句话搞定的,需要讨论,不断地讨论和碰撞。这时候我们害怕的第二个产物就出现了,开会。我跟很多人交流过,会开多了,其实大家心里都很烦。不是讨厌开会本身,而是开了会但是却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因为没有想清楚嘛,只知道要讨论一个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讨论,背景是啥,相关材料是否充分,大家是否已经有自己的看法。
把一群人先聚在一起,然后从0开始解决问题,企图用即时的沟通来实现一个长线的决策,这对于参会者的能力要求就非常非常高了。一旦做不到,开会就成了负担。
所以,写作本身并不容易,而我们又太依赖即时沟通解决问题,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并不具备职场中的写作能力。
那什么是职场中需要的写作能力呢?
在我的标准里有三个关键词:具体、聚焦、可沉淀。形式无所谓,是一段话也好,是一个文档也罢,都可以,但这种能力必须满足这三个关键词。
具体的,说白了就是能让人看得懂。所以言辞是否华丽,用语是否高大上,立意是否深远,这些都不重要。
作为一项基本功,我们培养它的目的并不是用来炫的,而是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的。所以不像高考作文一样,还需要具备一些文学色彩,并不需要。其次,很多人会问,我看很多人会写一些工作心得,会写一些行业思考,我没有想那么多,是不是我就不具备职场写作能力了。
并不一定,如果这些心得和思考是写给自己的,那它就不算职场写作,顶多算你自己的沉淀。但如果你的角色是管理层,你需要一些偏“虚”的写作来明确战略或者是解释你的OKR,那这些心得和思考本质上就是你用来沟通的一种工具,这时候,在我看来他们就是职场写作了。
聚焦的,就是一次尽量只说一个问题。不同场景下的职场写作,有不同的目的。比如会议纪要,目的就是为了记录会议中的核心信息,把会议沉淀。比如需求文档,那就是用来把需求设计方案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让人看懂,逻辑严谨。
所以如果你在会议纪要中写你的开会心得,在需求文档中写需求评审的会议纪要,就很怪。每个特定的职场写作场景都有它特定的目的,约定俗成的,形成共识的。这就是为什么飞书做文档时,给到很多的模版。表面上看是更省时间,本质上是更聚焦,通过模版让你集中表达清楚一个意思。
可沉淀,是写作的最大优势了。当人类信息存储的技术还没有进入到信息时代之前,纸张作为信息承载的载体,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当我们想要了解1000多年前的某个清晨,唐太宗在早朝时的会议纪要时,我们去翻阅史料,依旧是能找到的。如果不是因为写作,唐太宗在那个清晨的诸多决定,就只能在那个时空下被在场的人看到,但因为有了可沉淀的写作,1000多年后,我们也可以看到了。
可沉淀本质上不是一种写的能力,而是一种信息的整理能力。单单是写,在很多环境下都能写,但如果要沉淀下来,考验的是写了之后放在哪里,如何管理。
有人问,这似乎与写作无关。是啊,但这与职场关系很大,如果写得内容之后不好找,那就等于没有沉淀。更具体一点,你是不是经常会遇到关于某件事情双方口径不一致的扯皮,一个说当时开会是那么说的,一个说是这么说的,然后分别去确认,发现当时也并没有做会议纪要。
所以,具体的、聚焦的、可沉淀的,是我认为的职场写作能力的标准。
最后可能也是你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培养你的职场写作能力呢?
首先必须要说,我觉得这不是一项速成的能力,不会说像很多知识付费的课程标榜的那样,付多少钱就可以拥有这项能力。
但有一些原则是可以抽象的,基于这些原则你可以在自己的职场生活中去做练习,最终让自己慢慢培养起适合你的职场写作能力。
原则一共有四条。
1. 原则一:意识先行
在我看来这是最核心的,你必须要认识到,很多时候你需要依靠写作去解决一些问题。再具体一些,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写作是最基础的能力。找到这些场景的共同特征,之后再遇到这些场景时,就可以想想是不是应该发挥你的写作能力呢。
是哪些呢?
1)信息需要广播
比如一个重要功能上线了,我需要通过全员邮件的方式,让大家知道这件事;比如一个重要的会议之后,我需要通过会议纪要,让相关人再次明确会议上的共识。
2)信息需要结构化
比如一个产品需要调整价格,可能这是一件通过口头沟通可以达成共识的事情,但在落地过程中一定需要写作的支撑,因为相关的流程需要结构化,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宣传、客服、产品、技术分别在哪一步需要做什么,这些都是依赖结构化的写作来作为推动这件事的工具。关于结构化写作,
如何写出有力量的文案
要写出有力量的文案,需要掌握一些关键技巧:
看懂brief(任务说明):在写作前,一定要仔细解读brief,了解产品信息、受众定位、核心卖点等关键信息。这能帮助你明确写作方向,避免跑偏。
首尾呼应,点明主题:在问答类文案中,开头要直接点题,结尾要呼应主题。这样既能确保内容完整,又能突出重点。
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一个产品可能有多个卖点,但需要分清主次。将主要卖点放在前面,次要卖点作为补充,这样能更清晰地传达信息。
场景化描写:通过具体场景和细节描写,增强文案的代入感。比如描述一个产品的使用体验时,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感官的描写,让读者产生共鸣。
在文案中融入担当精神
担当精神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融入文案:
使用体现担当的金句:比如“知责于心,拧紧思想‘螺丝’;担责于身,擂响冲锋‘战鼓’;履责于行,上好实干‘发条’。”这样的句子能直接体现担当精神。
案例展示:通过具体案例展示担当行为。比如描述一个团队如何克服困难完成项目,或者一个员工如何主动承担责任解决问题。
情感共鸣:通过场景化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担当精神的重要性。比如描述一个紧急情况下,有人挺身而出解决问题的场景。
行动号召:在文案结尾加入行动号召,鼓励读者承担责任,展现担当。
总结
在职场中,写出有力量的文案不仅是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担当精神的展现。通过掌握职场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结合担当精神的融入,你不仅能写出更优秀的文案,更能展现出你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记住,勇于担当是品格,善于作为是能力,实干创效是责任。让我们一起努力,在担当中见胆识,在作为中显能力,在实干中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