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规:小学生每天睡够10小时!
教育部新规:小学生每天睡够10小时!
近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及国家疾控局发布《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小学生每日必须保证10小时的睡眠时间。这一举措旨在有效降低幼儿与小学生的近视率,同时保障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发育。
然而,根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学生群体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仅为7.74小时,远未达到政策要求的标准。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充足的睡眠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专家指出,睡眠不足会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影响生长发育:睡眠阶段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身高增长,增加超重和肥胖的风险。
损害认知功能: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效率和成绩。
引发行为和情绪问题:睡眠不足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多动、冲动、易怒等行为问题,甚至可能增加抑郁和焦虑的风险。
影响免疫力: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在通知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
明确睡眠时间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
控制作业量:学校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确保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规范校外培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设定就寝时间: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不晚于22:00,高中生不晚于23:00。
然而,要真正落实这一政策,还需要克服不少现实困难。课业负担重、校外培训时间长、电子产品干扰等因素,都成为孩子睡眠时间的“隐形杀手”。
专家建议,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学校层面: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减少不必要的测试和考试,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
家庭层面: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控制课外学习负担,做好表率作用,减少娱乐活动时间,尽早休息。
社会层面: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严厉打击与中小学招生挂钩的违规行为,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
学生睡眠不足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唯其难,才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才需要引起更多人关注,这样才能把保证学生充足睡眠作为重要事项来抓,才能确保抓出成效。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让他们在充足的睡眠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