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赋能艺术课堂
AI如何赋能艺术课堂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近日,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成功举办“AI+艺术”专题培训研讨会,探讨如何将AI技术融入艺术课堂,为学校美育赋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客座研究员米海鹏博士为美育教师们带来专题讲座。海淀教科院美育研究中心主任赵方军主持活动并介绍了海淀区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实施计划。北京教科院研究员郭玉婷,海淀进修学校教研员周信达、赵燕,海淀区幼小中美术教师及部分音乐、舞蹈教师,密云区美术工作室团队教师,保定市美术名师工作室教师等共计180余人参加了培训活动。
米海鹏以《人工智能艺术的发展》为题,从AI绘画的前世今生、极简AI视频和极简AI模型史三个部分,为教师们带来了大量AI+艺术的生动案例。不仅带领美育教师更进一步了解了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Dall-E等AI图像生成模型的功能与应用,还展示了Dream Mix、Runway、Meshy等视频、3D生成AI的广阔前景,极大地拓展了美育教师对AI艺术工具的认知与理解。从AI+艺术+教育的视角提出希望,美育教师不仅要懂一点AI艺术的历史,还要懂一点AI艺术的技术,从而更好地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未来的基础教育美育课堂。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教师江颖、北大附中惠新校区教师蒋海晴作为AI技术应用于艺术课堂的代表,分别分享了《过程全渗透——构建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智慧美育课堂》、《AI赋能美育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分享》教学案例。江颖从数字化的探索动因、问题思路与逻辑、实践特色与成效总结、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展望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将信息技术渗透到美术教学的全过程。蒋海晴从AI融合美术教学的优势、AI融合美术教学的创新方法和AI绘画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等方面介绍了教学经验与应用思考。两位教师探索性的教学实践,鼓舞了在场美育教师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信心。
赵方军表示,接下来海淀教科院即将启动海淀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中小幼美育研究”专项课题申报工作,以课题引领AI艺术课堂研究和实践。本次培训研讨会是海淀区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推进计划的先导。未来海淀教科院美育中心将以课题为抓手和纽带,分三个阶段逐步在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中融入智慧教育的前沿成果。未来两年即将开展数字技术基本能力培训、开发一批数字技术美育系列课程、召开数字技术优质课程案例展示研讨会,上线课程并充实课程资源平台,让智慧美育创造实效、惠及更多师生。
周信达表达对人工智能的拥抱与期盼,会全力支持和关注教师对AI艺术课堂的探索和实践。
培训研讨会不仅是前沿科学与美育发生的一次有益碰撞,更开拓了参会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融合的视野,提升了在艺术课堂中应用数字技术的意识和信心,开启了海淀美育的数字化赋能时代。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